首页 关于我们 业界论坛 新闻学院 本站公告 招贤纳士 会员查询 证件查询 访客留言 信 访 台  
  业界论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打击网络谣言
新闻出版总署:“无证记者”不一定是
当代微博将颠覆传统营销
什么是真记者?什么是假记者?什么是
为什么新闻界看上去比法律界团结?
网络新闻发言人 搭建沟通新桥梁
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
中国报业集团化运作模式研究
目睹十年新闻界之怪现状:部级记者与
  联系我们

 

 

   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社会;

 

   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联系信箱:ddsbzzs@163.com

 首页  国际瞭望
十一个国家"房奴"生存实录(上)
发布时间:2011/6/3

 

    “房价”是近几年“永恒”的热门话题,有一个疑惑是,外国房奴和我们有什么差异呢?为了感性地厘清这个问题,本期《周末头条》采访了大量曾经有买房经历或者对于国外地产行情十分了解的外国人,看看外国人是怎么买房、买房的观念是怎样的。这轮采访下来,我们毫无悬念地对比出,尽管深圳人的收入只是伦敦人、纽约人、旧金山人、东京人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但是我们的房价已经向他们看齐。同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像目前中国人这样,对于房子有如此强烈的渴望。没房子几乎等于没有找老婆的资格,只能受丈母娘的白眼,小孩上不了好的学校、转不了户口、没有健全医保……在中国,在公共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房子的外延被无限扩大,没有房子几乎成为不成功、堕落、绝望的代名词。

  这种观念,在外国人来说,完全不可思议,甚至有点黑色幽默。“房子绝对不是爱情的前提。”英国人说;“大学刚毕业要买房子,简直是天方夜谭,除非你家是《GOSSIPGIRL》中的财阀。”美国人说;“虽然有钱买房,但不会被房子捆绑。”约旦人说。
      来自美国的A BC陈宇熙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美国年轻人,从来没有把买房当做人生目标,更不会因为没有房子无法恋爱、结婚,“不少美国人刚毕业两三年的薪水还是用来还学费贷款呢,这是很正常的。”
  他说,美国青年人更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追求快乐,年轻人大多租房,刚毕业就买房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银行也不会轻易贷款,很多夫妻都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女方不会觉得男方必须要买一套房子给她才可以结婚。
      
韩国女人说“男人有房什么缺点都可以原谅”
  春节前后,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政策如狂风暴雨般连续袭来,“国八条”、“京十五条”后各个城市也陆续推出地方性政策。房价问题毫无疑问地再次蝉联人们最关心话题的榜首。有人不自觉地好奇,在国际环境下,自己的处境如何?外国人怎么买房的?没房的男人有尊严吗,娶得到老婆吗?为此,我们调查了十多位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的买房故事、对待房子的心态。
 
国外上百年的老房子很普遍
  采访了众多外国买房人后,对比来看,新加坡人是幸福感最强的。因为政府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使得80%的新加坡人都能在结婚后轻松地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
  以新加坡人马东霞的案例来看,买政府组屋,会得到一次性补贴2万新币,和公婆住在一个区域,还能获得1万补贴,而他们买的屋子总价才35万,此外由于良好的公积金制度,使得归还房贷成为较为轻松的事情,“收入很普通的新加坡夫妻,一般10年就能供下一套房子。”
  若将新加坡的政策和国内的政策相对比,一定让很多压力重重的国内房奴泪流满面。于长江说,“我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反应机制不够快,早在5年前,房价过高,老百姓压力大的问题已见端倪,可是没有出台相应的控制政策,让房价飙升到今天的程度。”此外,于长江认为,大规模的拆迁也造成了房奴的问题。“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我们拆了多少旧房子,盖了新楼。其实,拆除的正是普通老百姓的‘廉租房’,是很多中低收入者的立命之本。如果有很便宜的老房子可以租,大家何乐不为;新建的房子,成本高,租金贵,面积又偏大。部分人本可以不用买房,但还是被迫买房。”对比国外,使用上百年的老房子很是普遍,在重新翻修,重新安装水电、网络之后,仍能供大家正常使用,“拆了那么多旧房子,实际上是把活跃的、低廉的租赁市场消灭了。”
 
欧美房价总体上不会“动荡”
  从此次采访的样本中,不难看出,国外对于炒房,都有着较为严厉的控制措施。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对于购买房子后再次转卖的年限都有严格的限制,如果没有到年限转卖是要缴纳非常高昂的增值税的。相反,在国内,炒房是比较普遍的。之前,在深圳买一套房2年之内价格翻一番,这并不是神话。而在国外,15年到20年翻上一倍才是正常的。
  对此,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说,自2005年开始的房产投资意识的觉醒到今天房地产市场中投资性需求几乎成为了刚性需求的现实,这也将房价一步一步导入到大幅上涨的境地。预期的不确定制造了现实中的非理性行为,这客观上导致了更多人选择即时进入市场(很不可思议的是,还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混淆了中国人2005年以前的“置业周期”。如以前可能是毕业5年后考虑置业,5-8年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实现置业,但现在基于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防备,所有人开始进入市场,这客观上导致了房地产市场任何时候都处于“需求峰值”。
  “为什么这么辛苦都要做房奴?示范效应太明显了,房价在涨,越晚越买不起房。所以那么多人宁愿往房奴的火坑里面跳。”资深房地产媒体工作者陆新之说,“对于中国人来说,买房不仅仅是买房那么简单的事情,它捆绑了太多附加值了,教育、医疗、户籍、婚姻、社会认同感……”
  高海燕说:“在美国、欧洲等房价总体上没有特别动荡,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未来的需求和计划。”随着政府进一步调控,希望国人也能进入理性状态,不必被房子左右情绪。
 
中国
      狂热的买房心理基于安全感不足。
      在学者看来,房地产在中国十多年的急速发展时期,恰又是处在国家、人们观念的一个过渡转变期,没有更多的生活乐趣,只有单一的金钱崇拜,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而“家”与“房子”结合的传统观念仍然十分顽固,这些都导致了人们对于房子的疯狂追求。有意思的是,学者总结,对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人们的归属感越差,就会越疯狂地买房子———这也许是中国人对房子产生执念的部分真相吧。 
      对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学教授于长江认为,那种狂热的买房心理,世界上估计只有中国才存在。
  “可以说,今天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个行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之所以说这个行业无比成功,不是看它卖出去多少东西,而是它制造了多大的市场。它能让中国人都处于癫狂的状态,这种买房热估计将来会在历史上永远留下一笔。”之所以如此狂热,于长江说:“高房价、房奴就像剩女一样,是多种因素的产物。”今天的中国人没有特别的信仰,没有特别的爱好,只有金钱崇拜,“大部分人都缺乏安全感,时刻觉得自己在漂泊,只有买房才觉得心里踏实。”
  相反,在国外,成熟的市民社会有成熟的公共空间,街角的小广场,可以随意坐着发呆,经常光临的咖啡店是从爷爷时代就经营到今天的,小公园就像自己家的后花园……外国人对于自己的社区、小镇、城市,都有相当的归属感,那里的公共空间属于每个人的,因此自己的房子小点、破点,都不那么重要,他们的安全感很强。
  于长江说,“三个星期不去一个地方,街道被拆了个空;三年不去一个城市,半个城都变了样子。我们没有可以依赖的东西,能与如今人们强烈的漂泊感抗衡,加上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社会意义上的‘家’必然和物理意义上的‘房子’相结合的理念,使得房子成为国人唯一心理上需找安全的救命稻草。所以房子也具有心理意义。”
 
韩国
  
      韩国 “男人有房,什么缺点都可以原谅!”
      李成俊,34岁,韩国人,公务员,居住于首尔
  据说韩国婚龄女孩中流行一句话:“男人有房,什么缺点都可以原谅。”李成俊倒也不怪女孩们势利,实在因为首尔的房价太贵了。在首尔一般的区,最普通的公寓楼一平方米普遍在三四万元人民币以上,如果是韩剧中常常出现的富人区江南,那么这个数字要换成10.那么韩剧中还经常出现的独门独户小院子呢?“这种房子只适合两类人,要么是愿意住在偏远郊区的,我的朋友在京畿道某处山上居住,买地加上盖房子大约两三百万元;但这样的房子如果搬到首尔,动辄需要耗费千万以上,只有富人才住得起。中间阶层的人更愿意住公寓。”
  在首尔,一般大学生刚毕业时收入在8000至13000元左右,像李成俊这样到了结婚年龄,月收入接近两万元,但买房子依然不轻松:“我打算在40岁左右买房。现在韩国的年轻人想法都和我差不多,即使结了婚,七八成都会选择租房,过八九年存够了钱,就一次性把100平方米左右的房钱付清,就算贷款也几年内就能还清。”韩国还有一种租房方式很流行,就是将四五十万元至100万元左右交给房东,就可以免费租住房子,租约到期时这笔钱会全额返还。
 
日本
      日本人说,房子都不保值买来干吗?
  孙辉,33岁,在日本东京从事IT业
  今年5月,孙辉他和太太将会入住日本中心区最边上的新房子,新居价格45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等于367万元),100平方米多一点,与他之前在上海所居住的房子相比,实在太有优越性,压力也没那么大。
  孙辉说,2008年到东京中野出差,住在新宿附近,每个月公司为他垫付的房租就达到1.3万元,那时日本大学毕业生第一年的工资也不过月入17万元左右,所以房租就成为生活最大的开销。他也问过刚大学毕业的朋友怎么租房,他们基本上都住在市区边上,两三个人租一间大一点的房子,摊分后每个人六七万日元一个月。等结婚生孩子需要时再自己供房,那时个人的年薪比刚毕业那会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如果是日本人购房的话并不需要付首期,每个月还贷就可以了,利息率只有0.975,百分之一都不到,算比较轻松。日本人很多都不买房子,他曾经问过原因,人家就回答,现在的人都不生孩子,人口越来越少,过个十几二十年,人少房多,房子的价格一直往下走,都不能够保值,买来干吗?
  去年,孙辉和太太在东京都北部的南千住买了一所房子,那地段不属于繁华街区,附近的房子价格大概在200多万元到600多万元之间,房子距离秋叶原电车7分钟、上野五分钟,上班比较方便。如果要住在东京市繁华地带的话,150平方米需要1600万,而且房源也不是很多。孙辉说在东京,一般来说,一年左右的期房卖得最好,如果买的是现楼的话,日本人会认为开发商在诚信、房子质量上肯定存在着某些问题,因此房子才会出现“滞销”状况,宁愿花多点钱买期楼也不愿意买现楼,这跟中国人喜欢“眼见为实”差别很大。重要的一点,日本人由于由诚信系统作为依托,开发商不敢造假,规划图上是什么样就以什么样的标准来交楼,样板房跟你入住时的布置完全一样。
  孙辉刚购买的房子,由于是外国人,他必须付20%的首期,然后分35年来供,每个月还贷款8000元。“如果不考虑首期的话,其实在日本供房子还挺轻松的。”作为IT业管理人员,他的年薪在40万至55万之间,供房子的事基本一个人的薪水就能搞定。他也有几个上海朋友这几年来到东京发展,从事的是咨询、审计、金融类的行业,比他的薪水更高。
  对于孙辉到日本没几年就买了房子,他的日本朋友们感觉很不解,孙辉实在无法向他们解释中国人对房子狂热追求的心态,尤其在国内亲眼目睹上海楼市坐过山车的实况,只能推说准备生孩子的缘故。“我的一些同事差不多40岁了,还是租房子住。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觉得他生活很潦倒,但是人家却不这么看,认为自己活得很潇洒,而且几年就随心所欲换一个住处,房子租金也没有涨太多,如果在国内的话,这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吧。”
 
日本的“蜗居”都设计很精致
  姚远,29岁,日本东京,形象设计师
  在日本,“高房价”与“买房难”的问题同样纠结着老百姓,和国内情况一样,在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都市里,买一套房、安一个家,是很多人穷一生之力才够得着的事。不过,姚远说“远远没有国内那么恐慌”。房子并未给日本民众带来太多焦虑和压力,日本年轻人很少有为了结婚而购房的想法,多是租房居住,购房的大部分是30多岁到40多岁有家有口有稳定工作的中年人。
  在日本很多人一辈子就买一套房子,所以会非常慎重,有人甚至看房子看了好几年还无法定下来。房子的设计则是非常的“实用”,在姚远租的36平方米的房子里,厨房和餐厅都是开放式的,和小得可怜的客厅由一个日式的推拉门相隔,卧室则是“榻榻米”,就在这个小小的蜗居里,厕所、洗脸池、澡房都是分开的,早晨起来全家都赶时间的时候,三个空间各自派上用场,可见日本人为蜗居设计煞费苦心。
  
新加坡
      新加坡人求婚语通常是“我们一起申请组屋吧”
  马冬霞,35岁,新加坡中学国文教师
  马冬霞是2004年结的婚,丈夫是新加坡人,婚后很自然地随夫家落户新加坡。到现在她还很庆幸夫妻两个人第二年在新加坡买了间二手组屋,虽然要180万元,但是居住在120平方米的高层,而且对着河景、森林以及生活设施非常完备的环境,现在看来一切都很值得,而且房子在今年年初已经升值到300多万了。
  其实当年他们夫妻还有另外的一个选择,就是排队购买一手组屋。她还记得当年的一手组屋非常便宜,77万左右就有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但前提条件是必须等候政府的开发和建设。在很多外国人的眼中,新加坡人早就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社会诉求,有80%的新加坡人现在还居住在组屋里。“不少人以为组屋像国内的廉租房或者限价房,但其实不是的,组屋跟商品房没太大区别,环境不错,设施方便,有的还临近地铁和购物中心,可以说是政府为保障中低收入市民生活的一项民心工程。”
  由于购买一手组屋有很多限制条件以及需要排队轮候,因此二手组屋市场也非常火爆。马冬霞说她买房子那时刚碰上移民潮和赌场建设时期,整个房市开始活跃起来,为打击投机风潮,新加坡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使楼市降温,所以虽然很多新加坡人想有自己的物业,但是不一定能实现。例如那时候实行新加坡人单身的话只有超过35岁才能申请组屋;超过22岁的已婚人士可以凭借结婚证去申请组屋,因此很多新加坡年轻男生在求婚时都不会说“嫁给我好吗”,而是说“我们一起申请组屋吧”来求婚,“嫁给房子”在新加坡不是一个伪命题。此外,购买一手组屋的限制还有很多,例如夫妻月收入不得超过8000元新币(约4万人民币);必须其中一方是新加坡人;购入5年才能进行转让等,这些措施非常严格地执行,因此楼市也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过程。
  马冬霞说新加坡在购房制度上会有很多很贴心的政策,他们家买二手组屋时,由于她丈夫是新加坡人,于是在买房时享受了政府第一次的补贴,约10万元;加上他们新家的住处跟公婆住处同在一个区域里,又获得了额外的约5万元补贴。“这总共超过15万元的补贴对于总价180万的房价来说是非常及时的,减轻了我们当时很多负担。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内常听到‘常回家看看’的歌声,但我认为反映的内容却是新加坡真实的生活状态。”
  除了组屋外,商品房近年来在新加坡非常红火。在商业旺地乌节路附近的商品房,一套230平方米的复式房屋要卖到3000万元一间,当然里面有很多豪华的配置。据说这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喜欢上以租代供的投资理财方式。
 
新加坡规定20%的月薪做公积金
  Dora,新加坡人,35岁,深圳酒店高管
  在新加坡,很多年轻的新加坡人,在没有结婚、没有到岁数以前,都喜欢和父母住在一起。并且这是照顾老人和孝顺的象征,没有人认为这是丢脸的事情。我很多40来岁单身甚至结婚的朋友,都还是和父母住,这在新加坡是十分正常的情况。
  政府还会适时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翻修、加建组屋,买组屋相当便宜和合算,每个新加坡人工作后月薪的20%用来做公积金,政府补贴同样的金额,这些钱都是用来今后还房贷的。当然,你愿意也可以买开发商建的楼,但是价格相当昂贵。
  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人结婚之后才有可能考虑买房,年轻夫妻供组屋是相当轻松的事,因此有很多人说新加坡人日子过得安逸,政府解决了房子、教育、医疗,你只要享受生活就可以了。当然,人是不是也会因此变懒,而没有斗志呢?
 
 
加拿大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买三层花园洋房花了270万。
  张澜,34岁,加拿大蒙特利尔,从事外贸
  张澜用40万加币(约人民币270万)在蒙特利尔买了栋约300平方米的3层带花园楼房,还是离市中心较近的西人区。相比她在北京的住房,花费少了几十万,面积却多了3倍,而且房子的舒适度和周边环境都还远甚于北京;另外房子是按揭的,据说在加拿大买房即便是很有钱也不会一次付清,因为这与所需缴纳的税额、福利等都息息相关,在银行考察信用额度通过后,首付25%,剩余的可以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间慢慢还清,这对于张澜而言实在不是负担。
  张澜说加拿大房产交易市场的规范有序让她买房省了不少心,和国内情况很不一样,房主只能委托一家中介公司,价格、酬劳都事先商定好,在合约期房子的销售问题就由这家中介全权代理了,这样购房者不用像国内一样还要多方奔走以了解最低报价,也不会遇到中介公司极力推销或是巧妙抬价以赚取更多的中介费的情况。张澜就是先在房产网上查看资料,锁定了几栋符合自己要求的房子,然后就直接联系相应的中介公司去看房的,“整个过程都很顺利,前后只花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
  事实上,按照加拿大的国情,只要工作稳定买房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不过还是有非常多人选择租房,尤其是年轻人,他们过着“月光”的生活,讲究享受和自由,完全不会因为房子而困扰,没有买房才能结婚的文化风俗,也不存在“丈母娘的硬性要求”。
  另一方面,很多房主也愿意出租房子,因为租金高,而且房子出租出去是可以算折旧费、维修费去抵税的。张澜将房子的顶层出租出去,每个月可以收到5000多元。
 
多伦多租10平方米的房子一年要2万多元
  Clarence,23岁,加拿大多伦多,留学
  “在加拿大买房不费劲。”刚到多伦多留学时,C larence就有了这个感慨。他的前房东是一个普通工人,一个人工作养活妻子、两个孩子和房子,有点拮据却没到焦头烂额的程度。“任何加拿大本国人买房都是不会困难的,他们做任意一份工作都可以支付得起。”C larence介绍说在多伦多最低工资约67元一小时,公交车司机、送信等约有135元一小时,他的很多老师能拿到至少270元一小时。
  现在租的房子,C larence一年要花费2.4万元来支付一间10平方米房间的租金,而他一年的生活费也才需6万元,因此“房租贵,与房价的比例比国内高很多。”是C larence的另一大感受。
 
南非
  在约堡买地便宜,但现成公寓贵。
  李虎,32岁,设计师,南非约堡生活四年
  李虎在约堡的生活算是中等水平,每月的收入在4.5万兰特左右,折合人民币也是4万元以上。“在这里,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地主。因为这里土地可以私有。比如我买了一块地,我可以空着、自己盖房子,也可以把地留给孩子,所以在这里买地比买房子更有成就感。”
  “其实开发商都很精明,你不要以为自己买地就是占了便宜。南非空地多,盖房子的成本要远高于卖地的成本,很多南非人都不想买现成的公寓,因为他们完全可以用多出来的钱再买一块地。”李虎计划明年加入“房奴”行列,原因是他看中了约堡唐人街附近一套翻新的公寓,价格在50万兰特左右,“虽然暂时没当上地主,但是我正在往那个方向努力。”
  欧美国家的人对房子没有太大的饥渴感。
 
法国
  法国女婿买房,中国丈母娘送首付
  经过跟外国“房奴”的比较,发现很多国家的人都没有把拥有一套房产列为人生必需品,他们甚至享受“漂泊”的生活状态。基本上,外国人不太愿意被房子左右自己的情绪以及影响自己的幸福感。这种关注享乐、关注当下的生活态度也许值得我们参考,真的有必要为了拥有一套房子而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吗?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本网站留言评论经过审核后才能显示,敬请广大网友予以谅解。谢谢!)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记协网
中国作家出版社
国务院新闻办
北京文化出版社
人民网
中国新闻出版网
国家广电总局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央视网
河东吟者-时雨
光明网
中国报道网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台湾网
香港新闻网
中国作家网
国际在线
香港政府一站通
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用户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昌11004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字第23224号 

 单位《当代时报》杂志社 《法治观察》编辑部 《良知》杂志编辑部   中国作家出版社    北京文化出版社    北京华夏时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当代新闻网(2010-2024)欢迎转载·欢迎加盟 ◎ ◎ ◎ 电子信箱:ddsbzzs@163.com     bjwhcbs@qq.com 

 我们的理念: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现实;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