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业界论坛 新闻学院 本站公告 招贤纳士 会员查询 证件查询 访客留言 信 访 台  
  业界论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打击网络谣言
新闻出版总署:“无证记者”不一定是
当代微博将颠覆传统营销
什么是真记者?什么是假记者?什么是
为什么新闻界看上去比法律界团结?
网络新闻发言人 搭建沟通新桥梁
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
中国报业集团化运作模式研究
目睹十年新闻界之怪现状:部级记者与
  联系我们

 

 

   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社会;

 

   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联系信箱:ddsbzzs@163.com

 首页  科技教育
高考的社会焦虑与大学的生源危机
发布时间:2011/6/13
 
    2011年高考结束,创历史最高的72.3%的高考录取率,本应该让高考的社会关注度降低,然而,从各地传来的消息看,高考依旧引发全社会的普遍焦虑。而与此同时,由于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大学的生源危机也引起关注。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笔者看来,无论是社会的高考焦虑,还是大学的生源危机,其背后的根源都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格局基本未变。要化解高考焦虑和生源危机,必须推动高考改革。可以说,当下已到了改革的最紧迫时期。

    首先,高考还是坚持“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虽然从2003年起,我国开始探索大学自主招生,但直到今年,自主招生的高校只有80所,名额限定为5%,而就是自主招生,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还得参加统一高考,并填报志愿参与集中录取。

    其次,大学千校一面,层次等级分明。我国大学的录取,分为一本、二本、三本和高职高专,这种录取的先后,也决定了大学地位的高低。随着高考录取率的提高,很多地方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统计上线率的做法,而转为统计一本率、二本率。甚至有学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明确告诉学生,没考上一本,就不算考上大学。这显然让过去的“高考独木桥”,变为“名校独木桥”,记得在1999年我国进行高等教育大扩招时,有一条理由是,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打破高考独木桥。但10余年过去,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30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2%,远超过15%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际标准,可社会对高考的关注却有增无减,相比10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照此情形,即便录取率达到100%,高考的焦虑也无法降低。一个事实是,不管高等教育多么发达,名校毕竟是少数,我国当下的高考一本率平均在10%,二本约30%,这远低于72.3%的升学率。

    再次,大学的层次、等级,还与社会用人制度衔接。我国虽然在倡导公平就业,也在呼吁打破“学历社会”,但毫无疑问,“学历社会”仍旧牢固的存在。此次南科大45名学生拒绝高考,很多人为南科大学生的未来担忧,就是基于这一考虑——毕竟,在中国,没有一纸学历,很难获得事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员招录,在招聘中对求职者提出三个“985”(985本科、985硕士、985博士)的要求,更加剧了“学历社会”,

    或有人说,现在不是有学生放弃高考,到国外留学,或者直接参加工作吗?高考如果没有进入理想学校,可以放弃报到,选择复读;也有像南科大这样的学生不在乎文凭,因此,不能再评价高考还是“一考定终身”,但是放弃高考到国外留学,不是国内的选择,而且能选择留学的,毕竟是少数;放弃高考直接工作的,不是认为工作机会更好,而多出于无奈——学费高、大学就业难。对于中国众多家庭的学生来说,走通高考路,还是当下最务实的选择。

    在社会充满高考焦虑的另一面,大学也面临新一轮的危机。高考报名数的减少,直接让一批大学陷入生源危机——对较低层次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招不满学生将意味着破产关门,而对于国内较高层次的985大学来说,优秀学生放弃国内高考选择海外名校,则意味着会失去一流的生源,早早破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梦想。

    而分析大学危机的根源,同样出自以上三方面原因——没有自主办学权的大学,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没有大学的平等竞争,民办学校、高职院校就将一直处于劣势,而一批所谓的重点学校的劣质办学却得到制度的保护;在“学历社会”中,大学只重视回报给受教育者一纸文凭,而不重视本身的教育质量。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很快,生源危机将变为整个中国教育的危机。

    所以,无论是化解社会的高考焦虑,还是化解我国大学的生源危机,都需要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积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和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这就是让大学真正拥有招生自主权在内的办学自主权,让每所大学平等竞争。如此,每所大学会在自由、平等的竞争中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而不再受层次、等级所限。这样的改革,就为考生增加了考试选择权和教育选择权,不再会关注一次集中考试,也不会仅仅关注少数的名校。

    事实上,于去年7月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谈到高考改革时,就指出要打破一考定终身,建立“多次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新格局。期望这不是一句空话。
文/熊丙奇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本网站留言评论经过审核后才能显示,敬请广大网友予以谅解。谢谢!)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记协网
中国作家出版社
国务院新闻办
北京文化出版社
人民网
中国新闻出版网
国家广电总局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央视网
河东吟者-时雨
光明网
中国报道网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台湾网
香港新闻网
中国作家网
国际在线
香港政府一站通
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用户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昌11004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字第23224号 

 单位《当代时报》杂志社 《法治观察》编辑部 《良知》杂志编辑部   中国作家出版社    北京文化出版社    北京华夏时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当代新闻网(2010-2024)欢迎转载·欢迎加盟 ◎ ◎ ◎ 电子信箱:ddsbzzs@163.com     bjwhcbs@qq.com 

 我们的理念: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现实;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