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业界论坛 新闻学院 本站公告 招贤纳士 会员查询 证件查询 访客留言 信 访 台  
  业界论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打击网络谣言
新闻出版总署:“无证记者”不一定是
当代微博将颠覆传统营销
什么是真记者?什么是假记者?什么是
为什么新闻界看上去比法律界团结?
网络新闻发言人 搭建沟通新桥梁
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
中国报业集团化运作模式研究
目睹十年新闻界之怪现状:部级记者与
  联系我们

 

 

   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社会;

 

   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联系信箱:ddsbzzs@163.com

 首页  人物春秋
《刘少奇的故事》里的真故事
发布时间:2011/7/1

   

    中国青年报记者:为了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共中央隆重召开了纪念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还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央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又播出了12集电视连续剧《刘少奇故事》后,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您是这部电视剧的总策划,请谈谈电视剧创作的有关背景情况。

  黄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这部电视剧是今年为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而摄制的。从立项、组织剧本、筹集经费、拍摄到后期制作,花了两年的时间。这之前的酝酿筹备就更长了。在电视荧屏上展现刘少奇的形象,以前曾经有过几部电视剧,但基本上都是反映建国前的事迹。为了在题材、内容上有所突破,我们在组织剧本的时候,决定把重点放在新中国成立后,真实而艺术地表现少奇同志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崇高精神,展示他大公无私、心系百姓、严于律己、艰苦朴素的人民公仆形象。现在看来,这个目的基本达到了。大家反映看了之后很感人,心灵上很震撼。

  记者:是的。我们浏览网络,看到许多网友留言表达感受,说:“很好看”,“今天晚上看《刘少奇故事》,眼睛湿润了,多好的刘少奇主席啊”,“刘少奇是公仆的榜样”,“人民永远把他记在心里”……当然,由于时间隔得较为久远,加上现在影视作品中虚假、戏说的东西比较多,也有观众提出质疑。有位网友留言说:“瞎编的,太离谱。”另一位网友紧接着跟帖说:“大概这位朋友是年轻人,不了解那个年代。我们是经历过的,这不是编的。”请您介绍一下剧中的那些感人情节,究竟是编出来的呢,还是真有其事?比如刘少奇回家乡调查时,真的就住在养猪场里吗?

  黄峥:这部电视剧里写的故事都确有其事,我们只是把它艺术化了。比如,刘少奇1961年4月到湖南农村调查,住在一个废弃的养猪场里,这完全是真实情况。

  当时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我国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为了摸清农村困难的程度和原因,刘少奇回家乡湖南宁乡县调查。在他乘坐吉普车冒雨下乡的途中,忽然看到路边一处屋场门口挂着一个牌子:安湖塘人民公社万头猪场。他有点怀疑,叫停车。进去一看,里面只有两三头猪。那怎么叫“万头猪场”呢?肯定有问题嘛!于是他决定,这次调查就从这里开始。他要随行人员把饲料房、饲养员房收拾收拾,住了下来。他在这个养猪场里住了6天6夜,把所谓“万头猪场”以及周边农村的情况完全摸清楚了。

  这个“万头猪场”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在“大跃进”中,公社决定把这里改成大型养猪场,号称“万头猪场”。一天县里打来电话,要进行全县畜牧大检查,第二天要来这里。公社领导为了应付检查,情急之下把全公社的几十头猪,都集中到这里,外面挂上牌子,就是所谓的“万头猪场”了。检查过后,又把集中来的猪还了回去。这完全是“大跃进”中浮夸风的产物。

  记者:剧中有个大队女书记,对刘少奇来调查有抵触,甚至当面糊弄、顶撞刘少奇。这也是真的吗?

  黄峥:当然是真的。这位女干部真名叫彭梅秀,是湖南长沙县天华大队的支部书记。为避免对号入座,电视剧中我们给她改了个名字叫楚水霞。这个大队是当地有名的先进典型,从来都是受表扬。彭梅秀是全省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很能干,也很有个性。刘少奇经过深入调查,发现这个大队存在不少问题,虚报浮夸严重,群众生活困难。这位书记眼看真相要暴露,威胁到她的荣誉,就不干了。彭梅秀当时对立情绪很大,站在离刘少奇住处不远的路上大声叫骂,公开骂刘少奇“刘胡子”,说“刘胡子是来砍旗的”。警卫人员要去制止,被刘少奇拦住了。后来刘少奇曾几次举这个例子说:“骂我刘胡子,其实我没有胡子,她是要赶我走。我是国家主席,要了解真实情况还这么难!”在电视剧里我们把她这个骂人的话去掉了,在情节上也比当时的实际情形减轻了。

  刘少奇没有计较彭梅秀的无礼,还是耐心教育她,终于使她转变过来。刘少奇回北京后,她给刘少奇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对自己的行为十分后悔,诚恳承认错误。后来彭梅秀不幸得了癌症,写信告诉刘少奇。刘少奇专门从北京医院调了进口药给她治疗,可惜最终还是没能治好。

  记者:剧中还有一个女工,来北京在中南海围墙上贴标语,被当作反革命判了刑,刘少奇亲自过问为她平反,真有这事吗?

  黄峥:是的。只是我们把女工的名字和单位改了。那个女工实际是湖南郴州鲤鱼江电厂的工人,叫刘桂阳,可能现在还健在。1998年刘少奇诞辰百周年时,为了摄制文献纪录片《刘少奇》,我作为总撰稿还特意把她从湖南找到北京,和王光美同志见了面。她一见到王光美就抱住痛哭,泣不成声。

  1960年的夏天,刘桂阳回老家探亲,见到自己的父母因吃不饱患水肿病,还有不少乡亲得病甚至死去。当年她才21岁,一气之下写了12张标语,什么“打倒、铲除、消灭人民公社”,“中央首长们,睁开你们雪亮的眼睛,救救农民”等等。她跑到北京,把标语贴在中南海北门旁边,贴了还叫值勤的卫兵来看。卫兵把她送到公安部门,公安部门又把她送回郴州。当地将她作为“反革命”判刑五年。情况反映到刘少奇那里。他认为这是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批示让湖南复查重新处理。湖南根据刘少奇的批示,为刘桂阳平了反。刘少奇回家乡调查时,还记挂着这件事,要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亲自找她谈话,做思想工作并安排好她的工作。

  记者:刘桂阳当时知道刘少奇批示的事吗?

  黄峥:多少年来,刘桂阳根本不知道是刘少奇救了她。直到“文革”中,她从一张大字报上,才知道她的事情是在刘少奇的直接过问下解决的。她深受感动,从此一直关注有关刘少奇的信息。当然也因为这件事,刘桂阳和她的家人在“文革”中受到迫害。1988年刘少奇诞辰90周年的时候,电视台播出刘少奇铜像即将在湖南宁乡县花明楼落成的消息。她心潮难平,和她的丈夫坐了很长时间的汽车,从家里来到花明楼刘少奇故居。那天来参加纪念活动的人很多。她没有出席活动的任何证件,只得站在旁边的山坡上,含着眼泪看完了纪念活动的全过程。等到活动结束,人群散去,天也黑了,她来到刘少奇铜像前,拿出准备好的香烛纸钱,一面哭一面上香烧纸。这时来了两个干部模样的人,问她:“刘少奇是你什么亲戚啊?”她说:“什么亲戚也不是。”来人说:“那你为什么要烧香呢,是不是他救了你?”她不停地点头说“对对对”。来人叹道:“是啊,他不光救了你,还救了全国老百姓呐!”

  记者:剧中还有刘少奇为所谓饲养员害死耕牛一案平反的事,情节很感人。可是,国家主席会亲自过问一个普通农民的案子吗?还有那个小孩贴反对刘少奇的标语,似乎更像编的。

  黄峥:这两件事也是真的。只不过为了使故事更集中,我们将本来发生在两家人身上的故事合到了一家人身上。在刘少奇回家乡调查过程中,确实有一个小学生写了个标语,而且写的就是“打倒刘少奇”。我们为了减轻视觉冲击,改成现在的“我们饿肚皮,全怪刘少奇”。刘少奇根本没有计较这个小学生的行为,反而从中举一反三,检查自己工作中的失误。

  所谓破坏耕牛案件也是真事。那个饲养员真名叫冯国全。他负责饲养的一条牛死了,将牛剖腹后发现牛肚子里有铁丝。当地干部没有认真调查,就说这是饲养员冯国全有意把铁丝钉进牛肚子里,将他定为破坏耕牛罪,又是批斗又是关押。刘少奇听到这个情况,当即说:“这不可能吧?牛皮那么厚,牛劲那么大,怎么能钉进去呢?这件事还要查。”他要当时湖南省公安厅的厅长李强负责复查,要王光美也协助。复查证实这是一起冤案。原来是一个小孩用青草裹了铁丝喂牛,牛不加咀嚼吞进肚子,刺伤了胃和肺,导致死亡。刘少奇从中察觉到司法机关有些人办案马虎,对普通老百姓的政治生命不负责任。他特地要公安部将这个案例转发全国公安、政法部门,对类似案件进行检查,纠正冤案。

  记者:从您以上的介绍来看,剧中关于刘少奇克己奉公、严格要求子女亲属的事,也是真的了。

  黄峥:是的。在这方面,刘少奇是共产党人的典范。我只讲其中的两件好了,可以从中窥见一斑。

  刘少奇1920年22岁的时候离家投奔革命,一直到1961年为调查农村真实情况才回了一次家乡,这中间隔了40年。在老家,刘少奇只有唯一的一个直系亲属,就是他的亲姐姐刘绍德。这个姐姐比刘少奇大9岁,小时候还带过他。刘少奇贵为国家主席,可他的亲姐姐一家一直在农村务农。在那困难的年代,姐姐全家和其他农民一样,吃不饱饭。姐姐不得已写信向刘少奇求援。王光美向刘少奇报告后给姐姐寄了些钱。姐夫接到钱,就到集上买了肉和点心吃。由于平时饿得厉害,肚子里没有油水,吃了消化不了,竟一下子撑死了。足见刘少奇的亲人,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在困难时期经历了多么大的苦难。那时刘少奇几个上学的孩子都在学校住宿,也常常吃不饱。一些人劝刘少奇、王光美把孩子接回家来吃饭,刘少奇不同意,说:“现在国家有困难,人民吃不饱,让孩子们尝尝饿肚子的滋味有好处。将来等他们长大了为人民做事的时候,就不会让人民吃不饱。”

  电视剧中有一个情节:王光美因外出一段时间,将家里的经济开支交给秘书代管。秘书接过家里存钱的小盒子,数了数,全部家当只有23元8角钱。这是国家主席家的钱柜啊!现在的年轻人也许难以置信,可这完全是真实情况。当年的这位秘书叫刘振德,就是现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主持人蒋小涵的外祖父。他曾经给我详细讲述过刘少奇家的经济情况和他当时代管刘家开支的感受。刘少奇每月工资400多元,王光美100多元,加起来共500多元。平时每月领到工资,首先要把几项固定开支拿出来:交给卫士组100元,为刘少奇买香烟、茶叶和别的小日用品;交给厨师150元,作为全家一个月的伙食费;交给王光美母亲150元,由她统一安排5个孩子的学杂费、服装费和其他零用钱(当时王光美的母亲董洁如在刘家为他们照看孩子);付给家里的阿姨赵淑君工资30元;上交刘少奇、王光美两人的党费25元;付每月的房租、水电费等40多元。这些基本开支加起来就得490多元。这还不包括家里添置一些大一点的用具、衣服和接济亲友。所以当时刘少奇家的钱柜里只有20多元,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记者:看来表现领袖人物的影视作品,一定要真实,真实才有强大的感人力量。当然,艺术性也十分重要。观众反映这部电视剧很好看,在艺术上有创新。

  黄峥:这部电视剧的导演王保华是一位老导演了。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导演过三部关于刘少奇的电视剧。当时我和他就合作过,那这是最早表现刘少奇形象的电视剧。后来他又导演过《李大钊》、《第二条战线》、《蓝色三环》等获奖作品。我觉得王导在这部电视剧中导演手法更成熟、更老到了,政治上把握得比较好,艺术上有突破。

  主演郭连文,从1998年起在电视剧中扮演刘少奇,10年来已经在很多部影视剧中参加演出。但我觉得他在这部电视剧中的表演是最好的,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肯定。另一位主演俞颖是一位青年演员,第一次扮演王光美。大家反映她的表演不温不火,感觉到位,是成功的。

  记者:这部电视剧很有现实意义,对今天的党风政风建设有很强的教育作用。

  黄峥:我们在拍摄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也受到很深的教育。整个拍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胡锦涛总书记今年11月11日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说:“我们深切缅怀刘少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优秀思想、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奋力把老一辈革命家开辟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通过拍摄这部电视剧,对这些话的体会就更深了。

  记者:剧中刘少奇离开家乡时,乡亲们不住念叨:“什么时候再回来啊?”还有那个小男孩等在路边,塞给刘少奇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刘爷爷,我想你”。这些细节令人动容,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刘少奇的深切怀念,也可以理解为人民期盼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再回来。黄:这就是艺术的作用和力量了。

(本稿编辑/时雨)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本网站留言评论经过审核后才能显示,敬请广大网友予以谅解。谢谢!)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记协网
中国作家出版社
国务院新闻办
北京文化出版社
人民网
中国新闻出版网
国家广电总局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央视网
河东吟者-时雨
光明网
中国报道网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台湾网
香港新闻网
中国作家网
国际在线
香港政府一站通
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用户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昌11004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字第23224号 

 单位《当代时报》杂志社 《法治观察》编辑部 《良知》杂志编辑部   中国作家出版社    北京文化出版社    北京华夏时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当代新闻网(2010-2024)欢迎转载·欢迎加盟 ◎ ◎ ◎ 电子信箱:ddsbzzs@163.com     bjwhcbs@qq.com 

 我们的理念: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现实;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