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教授公开换妻被重判、4年前的“换偶”女警移居深圳生活,这些当初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似乎有点尘埃落定的味道。无论是上诉还是不得不坐牢、返璞归真为辛勤的家庭主妇,对于“换偶”,人们的迷思仍旧存在。对性的追求是否可以凌驾感情之上,甚至抛开夫妻关系?双方均同意的状态下,“换偶”让情感里的“归宿感”何去何从?
■人物背景
苏静,曾为女警,用一枝独秀ID发帖子讲述自己真实的换偶经历,甚至和丈夫一起开设“夫妻交友”网站。
2006年10月,她主动接受凤凰网的《性情解码》视频节目,谈到了自己“夫妻交友”经历以及内心挣扎,后来引发网上轩然大波,被公安局辞退。
目前,因丈夫工作关系住在深圳周边,周末到深圳度假。
人们听到“换妻”更坦然
南方都市报:事情过去那么久了,你现在怎么看那段往事?
苏静:好多人的观念都在变化,就拿“换妻”来说,都被大家淘汰了。我觉得“换妻”这个称呼不适合中国人。因为大多数夫妻很尊重彼此,人又不是东西,怎么会拿着心爱的人和别人换呢?
南都:所以当时很多人叫你“换妻”女警,你很不高兴?
苏静:我也不是不高兴,只是觉得他们不懂得尊重在先,我很遗憾,觉得和大家没有沟通基础,留给大家这样的印象。
南都:在日本,换妻俱乐部很多,甚至合法化。你怎么看待?在中国以后会出现这样的组织吗?
苏静:不,不可能在中国出现这样的组织。有这样的组织一定是非法的,肯定会是多人的性行为,这在现行的法律中就是聚众淫乱。
南都:南京某大学副教授马尧海等22人聚众淫乱案被追究刑事责任,你怎么看?
苏静:经过这几次的新闻事件的冲击,很多原来神秘的、人们不了解的面纱已经被掀开一角,人们现在看到这些东西会更坦然,不会像第一次那么震惊,他们比较了解了。
“夫妻交友”是个人的事
南都:你现在的职业是什么?
苏静:在家,一个标准的家庭主妇。
南都:当时在陕西架设夫妻交友网站,作为警察你有时间去打理吗?相应来说比较有“余力”去追求性与爱上的愉悦。
苏静:做警察的时候,网站很小,只是个小论坛,业余时间玩闹而已。
南都:那现在时间多了起来,还想过和别的“夫妻交友”吗?
苏静:我的性格,并不喜欢朋友太多,平时很宅。但是脾性相合的朋友无论是夫妻还是单身,我觉得有总是好的。
南都:那就是不排斥继续“夫妻交友”?
苏静:这个问题涉及我个人生活,没有必要说。
南都:目前你的生活状态是?
苏静:生活得比较随意,也写一些东西,还没人理我。能出书最好,挣点钱,自己也不至于觉得自己没用。但出不了,也无所谓,也很悠闲。
■专家排毒
如果不影响别人的生活,性是自由的
戴影频深圳市东方心智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如果成年人夫妻双方都是自愿的,性是自由的权利,自己的身体自己负责,不能强制剥夺别人的权利。说到“换偶”,要看双方是否真的自愿,开不开心。如果把性作为商品来进行交易,有营利性质,这就是不对的。
像过去,人们觉得姐弟恋无法接受,到现在遍地都是。很敬佩李银河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她很前卫,对于性的态度,以后的社会可能会越来越包容,如果不影响别人的生活,我想性是自由的。
■围观群众
这样的婚姻还有什么意义?
(刘晓楠,女,27岁,研究生):整个换偶的案件到现在好像还有争议。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换偶夫妻双方的心理状态。如果在性上已经觉得对方满足不了自己,没有新鲜感,想在彼此共同的意愿下和别人交换,那么他们双方作为夫妻的归属感就不要了吗?
在夫妻关系里,最重要的就是你是我的,我是你的,互相有所依靠。如果因为性将这点打破,有了别的可以依赖的对象,我不知道婚姻继续维持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目的不在换偶,在考验?
(牛奶木瓜,男,28岁,平面设计师):当时追踪看过换偶女警的两篇帖子,其实在帖子里,她换偶过后还是失落而伤感的,她有埋怨,从心底里还是期望丈夫是属于自己一个的,不想被外人占有。到现在,她回归了平静的家庭主妇生活,和丈夫关系据说还不错。
我难免猜疑,“换偶”并不是初衷,考验对方换偶过后是否对自己还是忠心耿耿,这才是背后的动机,如果是这样也太可怕了,感情经得起几次现实的考验呢?
(记者/徐异菲)
相关新闻链接:
换偶,爱情婚姻的陷阱
新闻背景:
最近,55岁的南京某大学原副教授马尧春因涉嫌“聚众淫乱罪”,被南京市秦淮区检察院提起公诉,面临最高有5年有期徒刑的指控。马尧春组织并参与了18起“换偶”活动,有22名人员参与,其中有3对为夫妻。
受访专家/ 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治疗师 胡慎之
一夫一妻,为啥想要玩换偶?
一项调查显示,婚姻中的人比单身者更容易参加换偶活动,大多数换偶夫妻在36-40岁,建立了事业,在生了孩子之后开始换偶。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称,玩换偶游戏,无非是想打破淡而无味的两性关系,希望体验更为刺激的性行为。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性医学科主任医师马晓年在博客中写道:其实换偶的概念很宽泛,不仅仅只是交换配偶的性行为,还包括3个或更多人在一起的性活动。比如性展示――与性伴侣做爱时有人观看;性窥视――观看他人的性活动,实际上就是性展示活动中的旁观者;软式换偶――在3人或群体性活动或实际换偶中发生与第三人或第四人接吻、拥抱或性行为。完全换偶――与伴侣之外的人发生性活动,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换偶。典型情况则是指,发生在已婚或彼此已经有承诺关系的伴侣与其他伴侣或单身发生的性活动。
对性有好奇、向往同时又不能很好地享受目前的性关系时,就有可能会想到要换偶。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治疗师胡慎之说,从性心理的角度来讲,希望看到自己的配偶和别人发生性关系,这在心理学上属于变态性心理,极有可能是当事人曾经发生过性创伤,而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某些欲望,这在心理上与“偷窥”的道理一样。
“公平原则”被打破,换偶无法长久
“性和爱能分离”,很多人以为自己已经“进化”到完全能够把握自己,能够在婚外充分享受性愉悦,但是他们往往大大地忽略了爱具有排他性。胡慎之认为,一旦打着换偶的幌子,冠以“时尚生活圈子”的借口,实施换偶时,其爱情与婚姻已经名存实亡。
即便有学者认为,换偶配偶间通常是深深相爱的,拥有满意的婚姻。但是从本质上说,换偶是对婚姻性关系的亵渎,这么做必然让性贬值到仅仅是快感,纯粹的生理满足远远不如夫妻之间充满情感和亲昵关系的性行为更令人满意。所以,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样做非常荒唐。
胡慎之表示,换偶之所以能发生,原因都是换偶的夫妇均同意这么做,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原则,从理论上讲,对婚姻不会发生什么威胁。但实际上,由于每个人对这些事情的体验不同,假如一方满意,另一方不满意,那么不公平就存在了,所以换偶这种活动不可能长久。
换偶如陷阱
有些事开始容易,结束就难了。如果想要脱离换偶这种生活方式,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嫉妒、罪恶感、威胁婚姻、对换偶感觉无聊和失望、一方不想继续换偶了、害怕被发现等等。
马晓年认为,性刺激总是没有止境的,而人的道德理念则是有底线的。搞换偶的性活动就像打开潘多拉的魔盒,感情婚姻的灾难随之而来。网友John总结换偶的“可怕”:换偶是夫妻双方均同意,那么就意味着彼此的情感和喜好都公开了,也就表明家庭和人伦关系面临着解散的危险,责任和义务的可能会重组,也就意味着更多的烦恼和压力。
(来源:羊城晚报作者: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