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北方早已开始集中供暖,而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则要用五花八门的方式解决温暖的问题。网络上关于希望南方也采取集中供暖的呼声很高,呼吁各地重视市民的冬季采暖需求。
“都是南方,湖南和海南能比啊?”这句话引起了很多南方人的共鸣,以一条线来划分采暖区域,让不少生活在秦岭淮河以南省市的居民认为不公平。
事实上,近年来,南方是否需要集中供暖的话题一直被争论不休。2010年两会期间,湖南省人大代表吴和枝曾提交《关于南方地区集中供暖的建议》。建议南方地区集中供暖应该纳入国家“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国、省两级按重点工程项目全额投入建设资金,并将城乡居民供暖补贴纳入财政预算。
而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递交提案,建议南方地区冬天实行集中供暖。不过,上述提案并没有得到政策层面的认可,持反对意见者多认为,在南方地区集中供暖难度大,且能耗更大。目前南方集中供暖的呼声仍是“雷声大,雨点小”。
百年分界线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南方”,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全部区域。新中国成立后,按照有关规定,我国采暖地区一般是累年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气超过90天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陇海线,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6℃—18℃。
“解放初期,国家制定秦岭淮河供暖线,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考虑是合理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南方部分城市提出集中供暖的要求也是正当的。”张晓梅在提案中称。
事实上,中国南北方分界线已划定102年,最初仅为供作参考用。这条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提出。“北岭淮水”这条线,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一直到陕西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条线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带。这种分界线两边的气候差异大,主要意义是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当地民居建筑起着参考作用。
据主管城镇供热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透露,由于当年“能源奇缺”,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划定理由是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供暖主要是从人对温度的感受出发,因此建设部并不应该以南北方分界线为标准设定集中供暖的分界线。该分界线制定到现在已过百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等现象导致极端气候频现,冰雪南移,特别是2008年南方地区大面积雪灾,湖南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就已经跌至零下;2009年1月上海曾出现零下8℃等气温,并在0℃间浮动持续一周左右。这种南北分界线一刀切来决定是否集中供暖的做法,对接近分界线的周边地区来说并不算合理。”一位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分析称。
不过,并非所有人均认可应在南方地区集中供暖,一位能源业观察人士认为,“秦岭淮河是中国自然地理特征的最重要的分界线,气候、地貌、植被等,秦岭南北区别很大,我认为以此作为南北方是否集中供暖的分界线比较合理。”
集中供暖难度大
正当为南方是否集中供暖仍争论不休时,一些南方城市已悄然开始了供暖动作,武汉市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早在2005年开始,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并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其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热制冷覆盖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60万人。
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底,武汉德威热力有限公司和武汉市发改委签订协议,投资达50亿元率先在武昌启动“冬暖夏凉”工程,主要依靠武昌、青山的热电厂提供热源,以水作热媒,将热电厂发电后抽出的热能向用户提供集中供暖、生活热水和制冷等,可满足武昌、洪山、青山30万人口的用热需求。按照武汉市发改委规划,2010年武汉“冬暖夏凉”工程力争形成覆盖面积60—80平方公里的规模。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热源问题。”德威热力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凯华透露,目前集中供暖方式比较单一,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利用热电厂发电余热供暖,二是利用天然气集中供暖。由于武汉市三环线内设有“禁燃区”,发电厂只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电,目前“冬暖夏凉”工程基本是热电厂利用天然气发电产生的余热供暖,若天然气紧张,集中供暖就很难实现。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合肥、南京、杭州、扬州、南通等长江沿线城市都已实现部分小区的集中供暖。2010年8月颁布的《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修订草案)》亦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进行城市热力规划,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建的开发区和有条件的城镇、住宅区,应当集中供热。”
“像我们南通已经有很多新小区开始进行集中供暖了,比如南通市的公务员小区采用的是污水源热泵技术进行取暖,而有些高档新建商住楼也采用地源热泵集中供暖,附近盐城的一些新建高档楼盘也开始集中供暖了。因为南方冬天天气太冷,集中供暖已经成为新楼房销售的主要噱头,号称节能型楼盘,而对老小区来说,集中供暖的可能性很小。”无锡市建筑研究院设备总工程师沈和荣告诉时代周报。
在沈和荣看来,作为一个南方人,他很理解渴望集中供暖的愿望,但从专业角度讲,南方并不适合像北方那样进行大规模集中供暖,南方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形复杂,城镇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如果采取集中供暖,管道等供暖设备建造成本较高,难以实现规模化供暖,即便实现了规模化供暖,高昂的建造成本均摊到每个用户上也是一笔不菲的经济开销。
此外,若实行大面积集中供暖,则必须对城市管网进行改造,而南方建筑设计标准和北方存在很大差异,为了适应潮湿炎热的气候,在设计理念上南方楼宇建筑更注重通风设计,保暖性能不高,加之南方气候冬季阴冷潮湿无孔不入,难以实现集中供热。
“与北方相比,南方供暖时间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将造成设备浪费,增加年运行费用。而且对于南方居民而言,已经习惯冬季的湿冷气候,如果突然增加集中供暖,可能导致居民身体的不适应。”沈和荣说。
最大争议在能耗
除了每家每户的经济账,南方集中供暖的最大争议是能耗问题。
“南方不适合集中取暖,能耗太大。分户采暖完全跟据各家需要控制开关时间;集中采暖一运转就是全时段的,不需要的时候也无法关闭,这中间浪费非常大,再加上系统供暖管道的消耗,总体耗能非常大。”北京易肯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裁李文捷认为,南方不需要统一取暖,而应根据各家各户情况灵活掌握。
在2012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绿色建筑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公开表态,不能把集中供热盲目地照搬到秦岭淮河以南,这对能源消耗是巨大威胁。
我国暖通界权威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则认为,目前南方地区集中供暖的尝试并没有进行过严格论证。长江以南有采暖需求的城市,居民采暖以电暖器、热泵空调等为主,目前其采暖能耗为每平方米每年6到8度电,按照发电能耗折合为两到三公斤标准煤,而北方集中供热地区的采暖能耗达到每平方米每年20公斤标准煤,做得好的也在15公斤标准煤左右。
按近年来有采暖呼声的武汉、长沙、重庆、南京、上海等长江沿岸城市住宅面积约为40亿平方米计算,如果每平方米多五公斤标准煤,总额就将增加2000万吨,而我国目前城市建筑运行能耗为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增加了城市建筑总能耗的4%。
长久以来,南方地区居民采取的是采暖设备屋里有人则开,无人则关,而且即使采暖设备运行,屋子里的温度一般也不会像北方集中供暖住宅那样动辄达到20℃。正因此,南方实现了只是北方地区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的采暖能耗。
相关资料显示,沪、皖、苏、浙、赣、湘、鄂、川、渝、闽等不属于集中供暖的采暖电耗从1996年的不到1亿度已经飙升至2010年的390亿度。
“现在南方很多家庭取暖主要依靠空调,这种取暖方式电耗相当大。”沈和荣介绍,现在相对经济的是铺地暖,主要工艺是湿式和干式两种铺法。
“湿式铺法主要是利用地源热泵取暖,特点是热得慢退得也慢,每月每百平方米的费用是1200—1500元。干式铺法主要是壁挂炉,利用天然气采暖。比湿式铺法节约40%—50%。如果用空调,同等面积下为1800—2000元。所以用地暖的能效比更高一点。”
而在第八届绿色建筑大会上,仇保兴还提出一个重要的采暖方式—热电联供,也叫做热电联产,是热力发电厂通过一定的方法,在向用户输出电负荷的同时,也向用户输出热负荷,热电联产可大幅提高热电厂的热效率。
发现者:南方供暖?为什么不!
10月21日以来冷空气大范围席卷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到5-14摄氏度,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将会启动集体供暖让这儿的居民度过温暖的冬天,而部分南方却依然要靠电热油汀、空调等设备自己供暖,其取暖效果并不理想且能源消耗与集中供暖并无太大差异。南方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等原因导致温度比气温要低4-5度,因此人体对寒冷的感受比北方更多。而随着新能源和技术的发展,用清洁能源和智能计量的方式为南方地区供暖,并非不可行也并非浪费和不值得。
(源自:时代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