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记者 姜小玲报道:前不久发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整体较高,其中9-13周岁未成年人阅读率最高,达89.4%,而14-17周岁未成年人人均阅读量最大,人均阅读课外书量超过8本……这确实是令人欣慰的数字。但近日,有关专家却拿出另一组调查数据:本市中小学生每天平均阅读时间为半小时至2小时,高中生日阅读时间基本在1小时以下;学生们比较偏向于“轻阅读”,大部分为动漫、娱乐新闻、言情小说等,喜欢阅读世界名著与科普作品的学生比例较小。同时,网络阅读成为青少年青睐的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
阅读量随年级增高而减少
阅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因而,才会有那句“阅读,改变人生”的名言。然而,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青少年在不断成长过程中,其阅读方式由“被动阅读”(听故事)向 “主动阅读”(自己看书)转变,阅读量却反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而走低。湖南长沙曾发布一则“全国少年儿童阅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7-14岁的少年儿童每个学期平均仅有3本书的阅读量。造成这一阅读现状的主要原因还得归咎于“应试教育”的大棒,孩子们自由阅读的时间太少,作业多。
现在许多中小学虽然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把“阅读课”纳入了学生的课程表,但事实上,“阅读”还是形同虚设,常常还是被其他老师“占用”,或补课或让学生自习做作业……
有限课外阅读由家长掌控
随着孩子学龄的上升,家长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支持度也明显下降,从支持小学高年级孩子经常阅读96.93%,到初中的78.57%,再到高中的63.64%,其原因也在于家长担忧阅读课外书对孩子升学学习有影响。不可否认,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认知更具“功利性”,青少年的阅读更多地还是由家长和老师所掌控,而难实现真正自主的快乐阅读。
那么,在有限的阅读中,孩子们阅读的是什么?教辅书几乎占到青少年自主选择阅读内容的一半以上;此外,是青少年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的动漫书、青春读物等等。曾有人对60名初中生的阅读内容做随机访问,一半以上的孩子知道可爱淘、韩寒、郭敬明等,近九成人没有读过四大名著等经典中外著名文学作品……尽管全国每年出版的少儿读物品种一直保持在几万种,但孩子们还是抱怨:没有喜欢的书可以看。
全新网络化阅读方式受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95亿人,其中青少年手机网民占74%。手机已成为中国青少年首选的上网工具。现在的手机终端不但支持传统的短信、彩信传输,还能通过WAP上网浏览各种最新资讯和最新小说、下载各种电子书……这样的形式内容完全符合青少年手机用户求新求快的消费需求,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等车、乘坐交通工具等“碎片时间”,且手机阅读的时尚感,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和追捧。有关专家认为,网络化阅读是促使青少年阅读率走高的一个“推手”。
不过,专家提出,网络是个开放的信息空间,这对思想尚不成熟、价值观正处在形成阶段、学习和模仿意识又特别强的青少年来说,虽可开阔眼界,但往往又是零散混乱的。许多家长也担忧网络游戏、黄色、暴力等不健康内容充斥网络,会对孩子身心产生不利影响。
孩子的阅读热情需全社会呵护
不管选择哪种读物,何种方式阅读,鼓励孩子亲近阅读,让他们心中珍存美好快乐的阅读种子,会惠及他们的一生。著名作家麦家曾说:“我没有翅膀,但阅读一本好书时,常常觉得自己像只小鸟一样,飞到了空中,看到了世界的辽阔和混乱,也看到了自己内心最柔软、丰富的一面。 ”
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有赖于全社会的关心和呵护。作为出版部门和网络主管部门,在为孩子们提供有益有趣的出版物的同时,也应该自觉担当起不良信息的“过滤”和“清理”责任,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让他们真正享受快乐、健康的阅读。
(本稿编辑:樊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