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业界论坛 新闻学院 本站公告 招贤纳士 会员查询 证件查询 访客留言 信 访 台  
  业界论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打击网络谣言
新闻出版总署:“无证记者”不一定是
当代微博将颠覆传统营销
什么是真记者?什么是假记者?什么是
为什么新闻界看上去比法律界团结?
网络新闻发言人 搭建沟通新桥梁
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
中国报业集团化运作模式研究
目睹十年新闻界之怪现状:部级记者与
  联系我们

 

 

   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社会;

 

   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联系信箱:ddsbzzs@163.com

 首页  科技教育
万人网上批父母 言称父母皆祸害
发布时间:2010/7/22

 

文/何锐

  一个惊悚的标题能让人心惊肉跳,“万余人网络上批判父母,称父母皆祸害”——让我想起了文革。我专门进到这个网络小组,发现只是加入小组的人达到了7000而已,他们的小组宣言其实是:“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的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仔细看了几个发帖,说得确切点,不是代沟,也不是80、90叛逆,就是一群受伤的孩子,在一起发泄、聊天。

   小组里有一个这样的帖子:谁差点被父母杀掉?来报个道。看了以下回帖,你就知道这根本不是代沟,

  “我爹抓我胳膊一把甩墙角里,一记抽射,我眼珠子差点废了”

  “我有一次被击中胸口,呼吸困难,以为自己快挂了。我从小被我妈打了N次,青春期和我爸顶嘴,我爸把一壶刚烧开的水,往我身上泼。 肩膀全烫伤了。我妈带我去医院,因为要花钱,我妈又在护士面前狂骂我。”

 “很小的时候,我爸把我往阳台外丢。。。只因为我哭了,他说男生不应该哭。还好我妈手快,抓到我脚了。。。到现在我都怕高。估计那时候给惹的。”

  “小时候一次考试不及格,被我妈拖到阳台让我跳下去...我不跳她就拿着胶皮晾衣架扭成的鞭子在后面打,身上的紫色条痕我数过,不少于30条。 还跪搓衣板,跪了4个小时 要不是姥姥求我妈让我睡觉,估计要跪一夜。 本来我都忘了这事的,看到这个帖子我就又想起来了。 想哭了”

  我们得承认任何时代都有一些失败的父母,我相信这些父母不仅对孩子不好,对自己也不好。如果我们的社会足够健全,也许应该有公益组织来干涉这样情况的出现,如果我们的社会足够健康,也许这样的父母会少一些。

  这是肉体上的受伤,而精神上的,是中国式父母的虚荣。一种典型的中国父母形象,就是将孩子当作了一个“物”,而不是人。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力去支配这个自己生养的“物”,而把自己的虚荣和理想强加孩子身上。

 “我妈对我的什么都干涉,包括这次我要结婚也是,天天在说‘谁谁谁结婚在某某饭店摆了多少桌’‘谁谁谁专门跑到香港去买婚纱’‘谁谁谁结婚在哪里哪里买了房子了’,可她在乎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吗,我不是不在乎物质生活,但我不屑那种排场,我不想买香港的婚纱,只穿一下就为了给别人看,我想去香港旅游不行吗?”

  我们得承认,为什么很少在任何电视剧、或者文学作品上看到这样的外国父母?如果考不好你就去。。。为什么中国的父母,不能像英、美、加等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给子女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天性得到释放,快快乐乐地成长呢?

  如果一个人只把孩子看成物,他就并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父母倾注的是善意还是恶意,这个孩子的自主性都不会得到尊重。而这种类型的父母,往往本身并不是很成功,“‘父母皆祸害’小组成员的父母最具代表性。

  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医院的大夫、小公务员、国有企业的基层管理者……这些人既不能像那些大富大贵的有权者那样,可以让子女超越现行体制的种种限制;这些处在中间层的父母看到了社会竞争的残酷,也熟悉种种潜规则。导致的结果之一,父母往往为了儿女的未来,不得不让子女削足适履式地去适应社会种种并不公平和人道的明规则和潜规则,这就容易违背儿女的天性”(摘自十年砍柴文章“父母如何成了祸害”);而这种情况自然造成一个结果,就是父母会用孩子的成就,为自己脸上贴金。

  “父母皆祸害”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虽说中国的父母最虚荣,可是到头来,也是中国的父母最操心。还用十年砍柴的话来讲,“父母皆祸害”,其“祸害”形成的源头是什么?这才值得那些已经长大成人、曾怨恨过父母的子女深思。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本网站留言评论经过审核后才能显示,敬请广大网友予以谅解。谢谢!)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记协网
中国作家出版社
国务院新闻办
北京文化出版社
人民网
中国新闻出版网
国家广电总局
华时网
央视网
河东吟者-时雨
光明网
中国报道网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台湾网
香港新闻网
中国作家网
国际在线
香港政府一站通
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用户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昌11004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字第23224号 

 单位《当代时报》杂志社 《法治观察》编辑部 《良知》杂志编辑部   中国作家出版社    北京文化出版社    北京华夏时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当代新闻网(2010-2024)欢迎转载·欢迎加盟 ◎ ◎ ◎ 电子信箱:ddsbzzs@163.com     bjwhcbs@qq.com 

 我们的理念: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现实;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