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郊大地“行医”30年的北京市植保站研究员郑建秋被农民亲切地称为“治虫大王”。郑建秋开出的治虫“药方”里,常常没有任何化学药剂,尽是像芥末、天然菌类这样的平常之物。用他的话说,“一物降一物”,这些看似寻常的东西,其实是大自然赐予的杀虫良药。
杀虫不用化学农药,让果蔬更绿色健康,正是这位52岁的“治虫大王”痴痴追求了半生的梦想。目前,他已经针对1300多种病虫害找到了对症良方,覆盖了北京乃至全国曾出现过的绝大部分植物病虫害。
找到良方,还需多加练习。眼下天寒地冻,是病虫害低发期,也是预防的绝好时机。这些天,他一头扎到房山区窦店镇芦村试验田操练起来。
用芥末给大棚消毒,只是他的众多妙招之一。“芥末不单能杀虫,而且有奇效。不过这芥末比咱们吃生鱼片用的要浓1000倍。”说话间,郑建秋搬来个不锈钢大盆,盆里盛着黏稠的液体。他小心翼翼双手捧着一把幼苗,把根部蘸到液体中。这种液体是寡雄腐霉,郑建秋介绍说,用这种无毒无害的生物制剂洗过澡的幼苗更壮实,不爱得各种根部病害。
他还有一样秘密武器,名叫“武夷菌素”,是从武夷山中找到的纯天然有益菌。这个“他山之石”专门对付北方地区的蔬菜病菌。“什么黑星病、霜霉病、角斑病、番茄灰霉病……蔬菜主要真菌病害都怕它,防病效果达75%以上。”郑建秋掰着手指头说道。
除去这些,他的治虫“百宝囊”中还有芽孢杆菌、天然除虫菊素、桉精油、矿物油等不少宝贝。这般多的宝贝,从何得来?郑建秋说,从一场场硬仗中摸索而来。
4年前的秋天,北京首次暴发烟粉虱病虫害,芝麻粒大小虫子传播的病毒,一夜间摧毁了上万亩番茄。郑建秋带着团队日以继夜奋战5天,找到了结合太阳能除菌的办法,终于让害虫缴械投降,至今再没大面积暴发。
类似的硬仗,从1983年郑建秋来到市植保站后,几乎年年都要打。20年时间,从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他搜集了1300多条斗虫经验;又是9年,他把这些心得编成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也打破了日本植保教科书在国际上的垄断。国际植物病理学会的官方推荐名录上,于是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就连蜚声全球的美国国会图书馆也收藏了他的著作。
已经取得了这样的成就,为何还要下地头?郑建秋说,书本可以呆在办公室里,但人不能。办公室里,没有“治虫大王”。
(本稿编辑:樊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