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业界论坛 新闻学院 本站公告 招贤纳士 会员查询 证件查询 访客留言 信 访 台  
  业界论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打击网络谣言
新闻出版总署:“无证记者”不一定是
当代微博将颠覆传统营销
什么是真记者?什么是假记者?什么是
为什么新闻界看上去比法律界团结?
网络新闻发言人 搭建沟通新桥梁
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
中国报业集团化运作模式研究
目睹十年新闻界之怪现状:部级记者与
  联系我们

 

 

   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社会;

 

   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联系信箱:ddsbzzs@163.com

 首页  当代时报
赵高社:父亲的农谚
发布时间:2022/9/23


        我读书到小学四年级。之前,祖辈都是靠土里刨食,斗大字不识一升。他们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可种庄稼一点也不含糊。春种秋收,那是一茬又一茬;一年四季,一料又一料。若论经验,那也是一套又一套,辈辈相传,一代又一代。
        父亲的农谚多的很,这里说几条:茄子栽阔,辣椒栽窝;麦收八十三场雨;收秋不收秋,就看农历五月二十六;抢秋抢秋,秋田地里争回头。……
        父亲尤其对每年八月初一这天的天气非常重视。他说:“明年春天旱不旱,就看八月初一这一天”。“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 
        父亲在世时,好像对天地有心灵感应,往往能够“提前有预知”,也就“农事早安排。”
        昨天是农历八月初一,迎来了秋季的第二个月“仲秋”,用父亲的话来说,这意味着天气转凉,万物开始凋零,秋庄稼很快可以收获了。这时,我便想起了父亲曾说过的那些农谚,内心就想着庄稼人明年的收成,祈求老天照应五谷丰登。

        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老祖宗在农业生产中总结出很多实用的谚语,这些农谚在农耕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先人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中积累经验的总结,也长期指导着农业生产,逐渐形成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要形式的生产指南。很多农谚能够形象生动预知气温冷暖和天降雨雪。比如,说当年下半年是旱是涝可以根据八月初一的天气来判断。今年进入下半年雨水明显偏多,我们不妨看看关于“八月初一”的农谚。
        农谚说“年成收不收,八月初一看地露”,说的是,如果八月初一这天早晨地上有露水,那么秋收作物就会大丰收。


        八月初一有露水,凭什么就影响收成?说明昼夜温差大,容易形成露水。有露水也说明夜晚云层少,地面的热量更容易散失,这也预示明天白天是晴天。

        进入农历八月,秋收作物即将成熟,对水分的需求量减少。此时白天阳光充足、夜晚温度低,非常有利于庄稼进行光合作用,也有助于有机物的积累,粮食的籽粒会更加饱满,利于粮食丰收。因此,农谚有“八月初一晴一天,谷米如银堆成山”。反过来,如果八月初一的夜晚没有降露水,则表明昼夜温差小,这也意味着白天是阴雨天温度偏低。而此时农作物快要成熟了,持续的阴雨天,就会减缓农作物生长,容易造成庄稼“贪青晚熟、籽粒不饱”的现象,导致粮食减产。
以前科技不发达,人们也许不知道什么是光合作用,但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观察露水来判断昼夜温差、天气晴阴,摸索出了自然变化规律,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勤劳智慧。

        按照这个农谚的预测,如果八月初一下一场雨,那么接下来的雨水会比较少,容易出现干旱,这种相对比较干旱的天气会一直持续到来年的五月底。这虽然有点夸张,但表明未来雨水少,提醒人们注意来年可能发生“春旱”,让农人早做打算,安排好播种。所以,便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春天雨水少,影响冬小麦以及春播作物的生长,必须做好蓄水准备,抢墒播种,这样才能确保粮食稳产。
        “抢秋抢秋,不抢就丢”,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个“抢”字,说明农事的繁忙紧张,农人累并快乐着。秋阳高照,秋风送爽,非常有利于粮食的成熟以及收获、碾打、晾晒。
如果八月初一下雨,并且雨势很大,土壤都下透了,那么接下来的整个秋天雨水都会比较多。秋天雨水多可不是好事,天阴下雨,不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路面泥泞也不利于秋收,未来得及收获的庄稼会倒伏、出芽、腐烂,导致减产。
        “八月初一落一沟,天天溜路”,表明如果八月初一下大雨或者下雨时间长,那么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雨水会比较多。“天天溜路”指路面湿滑、泥泞。
        很多人认为这些农谚不科学,甚至归入迷信。这种完全否定的态度是不对的。千年以来,古人依靠的是经验总结。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不过近一二百年。古人那时没有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更不可能上天看卫星云图,当然不能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善于从细微的事物中,长期观察总结,积累经验来指导农业生产。这些对自然的观察,形成的认识,在时间的无数次重叠验证后,便成为便于记忆的农谚。
        不妨再来几条父亲的农谚:“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冬至一场大风,夏至一场暴雨”。……
        我国地域辽阔,农谚有很强的地域性,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用,再加上如今气候变化,要精准预测天气,我们还是要多留意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

作者简介】:赵高社,又名赵社娃,生于1955年5月24日,网名“时代强者”,平陆县张村镇马咀村村民,平陆县十三届人大代表,村老年协会主任,红白理事会会长;2000年至今在运城商海打拼,有起有落,仍本色不改。因自幼喜欢文艺,结交不少文艺界良师益友;平时尤喜志书,收藏一百余卷。期间自筹资金,历时十三年编写完成志书、回忆录、传记等200余卷。为此,《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新闻头条》等媒体以“平陆农民赵高社耗资20万编写大部头”及“超人赵高社”为题相继报道。此外,由于他坚持“农民莫为土地累,走出大山去淘金”的人生理想和信念,独立完成的大型蒲剧现代戏《走出大山》一剧曾在中央电视七台播放后一炮走红。

(本稿编辑:时雨)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本网站留言评论经过审核后才能显示,敬请广大网友予以谅解。谢谢!)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记协网
中国作家出版社
国务院新闻办
北京文化出版社
人民网
中国新闻出版网
国家广电总局
华时网
央视网
河东吟者-时雨
光明网
中国报道网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台湾网
香港新闻网
中国作家网
国际在线
香港政府一站通
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用户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昌11004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字第23224号 

 单位《当代时报》杂志社 《法治观察》编辑部 《良知》杂志编辑部   中国作家出版社    北京文化出版社    北京华夏时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当代新闻网(2010-2024)欢迎转载·欢迎加盟 ◎ ◎ ◎ 电子信箱:ddsbzzs@163.com     bjwhcbs@qq.com 

 我们的理念: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现实;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