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 为让群众满意
■朱海斌(运城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
大家知道,今年3月,“最多跑一次”,写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报告中指明,政府工作人员从台前到台后,整合信息资源,各部门之间互相协调,一环扣一环,由原来的“要我办”到“必须办”“快速办”,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
诚然,我认为正确理解“最多跑一次”,“必须办”“快速办”机制,必须与首问责任制,两制掌心向内,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前者是每一个自我担当;后者是怎样尽每一个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自我,做到尽职尽责呢?
为此,我们重温首问责任制,是针对群众对机关内设机构职责分工和办事程序不了解、不熟悉的实际问题,而采取的一项便民工作制度,是把群众求我办事从根本上改观,就是我必须积极为群众办事。此项制度力戒机关工作人员张口“不知道”,闭口“不清楚”,是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列入了责任追究的范围,谁说“不知道”就追究谁的责。
敬畏群众办事,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我坚信履职“如履薄冰”敢于担当,善待单位有使命,敬畏本职甘做牛。只有培养和练就工作能力或者超强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
怀揣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意识,否则被首问责; 只有无愧初心,全心全意,真真诚诚,点点滴滴办好所办每一件事,让为群众满意,快乐工作每一天,是我多年的工作事业追求的体会。
如何守住“最多跑一次”底线(减量),我必须在为群众办事,办事态度,质量和效率方面,提升素质和工作方面加压,忘我工作上(增量)。在检点自我办事主观意识及过程中,
一旦对群众办事出现不妥不当,不规不范,不始不终或被问责 ,做到心中有数,敢于担当。这对于自己作为基层人社部门劳动保障监察服务窗口(前台)一个工作人员来说,非常必要,否则,就是不称职或者失职
。
直面劳动者反映最强烈的讨薪难诉求问题的挑战, 释放他们从上你的门“您好”,一声问候,一杯水;到实现他们“最多跑一次”息诉;你首先必须是精通业务、政策的“活字典”,这是硬件必须的。但往往我们不能“强灌”政策,尤其对情绪者忌语“你爱到那告,随便”。而要大胆探索实践和不断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方法。正真践行人社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自身综合能力、素质服务活动中体现出来,使他们感到“我管用,人社局单位人办事能力强!”
让广大劳动者获得更多的亲切感。
在长期践行中,为做好“最多跑一次”,敬畏首问责任制 ,自己始终把我爱我的单位和本职,以及“假如我是诉求者”紧密联系起来,努力不让一个劳动者流汗又流泪又流血。我总结出:一是要让诉求者对你脸好看,你必须脸不难看;二是要让诉求者对你满意,服气;你必须有耐心“对症下药”,把相关法条及时准确(复印)递交他们;三是视(证据)情况,能调解的马上电话联系用人单位进行调解,不能当场调解的立即进入案件受理程序(规定程序受理,立案到结案时间较长)。尤其实现情绪上访者最多跑一次,息诉
。具体采取:一稳情绪即语言交流、沟通式(灭火)。二登记即录入人员信息及诉求(留痕),三报告领导,凝聚力量。
每当我欣喜的看到,从自己前台接待大厅登记人不少就此息诉,移交后台处理案件相对减少(多为调解息诉)时;每当我听到自己前台接待大厅门外,一些农民工放炮,为我单位送来锦旗时,用他们那粗壮大手向我含泪拥抱时……我就感慨自己默默的工作默默的付出也在其中,并享受践行之果带来的快乐,这比什么奖励都值得我去自豪!
让群众“最多跑一次”,首问责任制,让群众满意,要有自己的站位理解与实的行为规范。借此, 将自己曾撰写拙文(部分)以飨同仁,以达到与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共勉。
“最多跑一次”首问责任制度下, 群众眼里的你,我,就是政府部门,在群众眼里活生生的一面镜子, 这面镜子折射群众要求首问,你必须做到,必答、必释、必果。
“最多跑一次”首问责任制下——
群众利益有呼,件件事都是群众对政府形象之观之检,对政府人员工作之考之问,显然,政府能否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政府,群众的口碑说了算。
群众利益有呼,件件事都是对政府阳光之“晴雨表”,它是晒我们的政府部门工作质量是实实在在敬业用心,还是徒有虚名“白吃”干饭混日。群众一眼就能看出来。
群众利益有呼,件件事都是对政府活动之靠之行发出的有“求助令”,靠得住难不倒,行动快效率高,群众事半功倍,不失信群众,群众自然点赞和信任。
群众利益有呼,件件事都是政府当作抓工作落实的一项基本功、真本事、硬任务。面对群众的利益需求,政府部门尤其是办事机构,首问责任制新常态要求首问必答、首问必释、首问必果。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或要求,无论是否是自己职责(权)范围内的事,都要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正真使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首问责任制,牢记于心,外化于行。敬畏群众,敬畏自己职责,让群众满意。
另外,为提升“最多跑一次”服务,我们劳动保障监察积极探索案件处理,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正在加紧进行中,届时,广大劳动者足不出户用手机就可以完成自己诉求全过程。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本稿编辑:时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