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鑫
在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敬老孝亲在当今时代也有了新的内涵,不再是给老人一点钱花就可以了。所以,对于如何赡养父母,让老人安度一个幸福的晚年,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话题。
——题记
北京石景山,一座拔地而起的大楼傲视红尘。上面有四个大字——茂华大厦。
据说,茂华集团在全国房地产业界位居第七。
电梯穿过悠长的通道,把我载到18层的高度,我见到了如传奇一般的人物——茂华集团副总裁杨建峰。
年近中年的杨总,脸上总带着谦逊的笑容,让人感受到他在岁月的磨砺下已练就了一副豁达平和的襟怀。
谈起他的母亲,杨总脸上浮现出一种幸福和自豪的光芒。
“我的母亲是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她的一生是只知道贡献和付出的一生。父亲在我一岁那年就去世了,从此,母亲便承担着生活的全部。那是个一贫如洗的年代,在那段缺衣少穿的艰难岁月中,母亲用她坚强善良、勤劳质朴等种种高贵的品格背负着生活的重担。面对人生的坎坷,母亲用她敢于担当的柔弱之躯微笑着面对。母亲身上蕴含着的地地道道的传统文化的精魂,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时候,母亲对我说过三句话:一、一定要孝顺;二、在黑暗中,再微弱的光,也是念想(希望);三、昨天的太阳,照不到今天的树叶。
这三句充满哲理的话犹如我人生的指明灯,指引着我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康庄大道。没有母亲的谆谆教诲,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今天,我也同样把这三句话当做人生的信条送给了我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在时空的经纬中慢慢懂得它们的价值,然后可以拥有纯净的情怀、素朴的爱以及炽烈的信仰。”
杨总在说着这些话的时候,脸上带着回忆的温情,仿佛在观看曾经那段艰苦清贫的岁月。
杨总说,有一次因为工作需要得回老家一趟,回家之前他并没有给母亲打电话,只是为了给她一个惊喜。到家的时候正是午饭时分,我一进房间看见母亲正在吃饭,饭桌上只有一盘母亲自己腌制的咸黄瓜和一碗泡在白开水中的馒头。当我明白这就是母亲的午饭时,我心里一阵酸楚,眼泪差点流了下来。母亲当时用嫌麻烦不想做饭这个借口做搪塞,其实我知道,她是舍不得花钱,觉得浪费,虽然她身上从不缺钱花。她只有在儿女回家的时候才会做一大桌的好菜,于是我决定用善意的谎言来欺骗母亲。
从那以后我时常打电话“欺骗”她我哪天要回老家办事,顺便在家吃饭。母亲听后便会做很多好菜等我回家,然后我再推辞说有事回不去,让她自己吃。虽然这样会让母亲失落,但可以保证母亲有足够好的生活标准。
说完这些,杨总眼圈发红,他沉默了一会又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作为人,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尤其是感恩父母。谁不懂得爱父母,谁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
在闲谈中杨总告诉我,他总会在落雨的夜晚,聆听着窗外或疾或缓的雨声,静静地回忆着关于母亲和他们兄妹几个的时光,体味着她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愉悦与满足。那些时刻,心中总会泛起一种异样的感情。不管自己到了多大的年纪,只要还能叫一声“妈”,还能听到一声温暖的回应,那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他最喜欢的一首歌,就是陈红的《常回家看看》,他经常和家人、朋友一起高声地唱这首歌。
在采访中杨总也说出了他的遗憾,他母亲过不惯城里的生活,总不愿意待在城里,每次接她老人家来到城里,还没有住几天便吵着要回老家。现在只想尽快退休,以便回老家为母亲好好尽孝。每月他都要抽几天时间回家陪母亲,还把母亲接到运城小住,陪母亲散散心,品尝各种美味的小吃,让母亲享受天伦之乐……
在采访的最后,我提出请杨总给他的母亲写一段文字的请求,杨总这样写道:我亲爱的母亲,当年华不再,岁月飞逝,时间像刮骨的钢刀一样慢慢地将你削磨成古稀之年的老人,你可知道我内心的疼痛和惶恐?岁月蹉跎,风雨多载,流年偷换,如今的你总是说你老了,不中用了,帮不上儿女了,反倒成了儿女们的牵挂和累赘。
母亲,我亲爱的母亲,其实你不知道,你活着就是我们做儿女的天空,就是我们的希望,有你的地方,才是我的故乡,我的家。母亲,我会一直用心地牵着你的手陪着你走完你最后的人生岁月,就像你陪着我走过了我人生最初的时光一样……
看完杨总洋溢着深情和孝心的文字,我内心升腾起一种浓浓的忧伤。是啊,我们每一个人,在某一天的某一个时间,都会和父母在某一个人生的路口松开牵了一辈子的手——永别。此生,再无缘相见。那么,在和父母牵手的有限时光里,我们就要好好孝顺父母,及时尽孝,要做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孝顺。千万别等到他们已经长眠于地下时,才追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本稿编辑: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