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业界论坛 新闻学院 本站公告 招贤纳士 会员查询 证件查询 访客留言 信 访 台  
  业界论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打击网络谣言
新闻出版总署:“无证记者”不一定是
当代微博将颠覆传统营销
什么是真记者?什么是假记者?什么是
为什么新闻界看上去比法律界团结?
网络新闻发言人 搭建沟通新桥梁
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
中国报业集团化运作模式研究
目睹十年新闻界之怪现状:部级记者与
  联系我们

 

 

   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社会;

 

   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联系信箱:ddsbzzs@163.com

 首页  东方诗报
时雨:以淡墨写浓情 ——论白彤霞《雾中西湖·旧地重游》一诗细腻而深邃的精神世界
发布时间:2025/8/25

(诗人白彤霞西湖留影)

以淡墨写浓情

——论白彤霞《雾中西湖·旧地重游》一诗细腻而深邃的精神世界

/时雨


白彤霞,字云鹤,笔名横空一雁。自幼酷爱诗词,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退休前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工作期间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屡获科技进步奖。虽专研科学,却始终倾心文艺,尤擅诗词创作与戏曲评论。曾任北京诗词学会理事、海淀区诗词吟诵学会理事、中关村诗社副社长。

有幸与白大姐这位“理苑才女”因诗结谊,相识多年,素为文友。近日拜读其七言绝句《雾中西湖·旧地重游》”一诗,颇有感触,故不揣浅陋,试作评析,以志雅怀。

《雾中西湖·旧地重游》

柳岸朦胧藏翠色,

烟波渺渺隐行舟。

孤山脚下孤独客,

残雪初融意未休。

这首诗短短四句,但信息量很大。诗人白彤霞以洗练的笔触、朦胧的意境和含蓄深沉的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雾气缭绕的西子画卷,更在景语中寄托了丰富的人生感怀,展现了一个退休干部细腻而深邃的精神世界。

首句“柳岸朦胧藏翠色”,开篇即点题中之“雾”。“朦胧”二字奠定了全诗基调,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一个“藏”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雾气对春意(翠色)的遮掩,又暗示了春机在朦胧之下蓄势待发的生命力。

次句“烟波渺渺隐行舟”,视线由近及远推向湖面,营造出一种空间纵深感。“渺渺”与“朦胧”呼应,强化了空间的辽远感和视觉的模糊感。“隐行舟”则赋予了画面动态感和神秘感,一叶扁舟若隐若现,如同人生旅途中的行者,在茫茫世海中穿行。

这两句以淡墨轻染,不着重彩,却层次分明(柳岸-烟波-行舟),极富水墨画的韵味,精准捕捉了雾中西湖特有的空灵与静谧之美,同时展现出诗意的朦胧之美与景物的层次感。

第三句“孤山脚下孤独客”,笔锋陡转,由景及人。地点“孤山脚下”本身便带有一种清冷、孤高的文化象征意味(历史上与林和靖等隐士相关)。“孤独客”三字,尤其是“孤”字的重复使用,强烈地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存在状态。诗人退休后脱离了在职时的繁冗,儿女们也已成人,各有前程,因此诗人就有了大批时间去享受“孤独”,去游山玩水,浏览大好河山。诗人用“孤独客”自称,很是耐人寻味——昔日的高级工程师,如今独游西湖,身份转换带来的孤寂感与孤山形成互文。此处的“客”,更是一种心理状态和身份认同上的疏离感——是卸下官职、回归个人生活的“客”;是旧地重游、物是人非或心境变迁下的“客”;或许也是对喧嚣尘世保持一份观察距离的“客”。这份“孤独”,并非仅是形单影只,更蕴含着对人生新阶段(退休后)的体认和一种清醒的自省。

结句“残雪初融意未休”,是全诗情感升华的关键。“残雪初融”是实写冬末春初西湖的典型景象,呼应了“雾”的季节背景(常有雾霭)。但“残雪”这一意象极具象征意义:它既是自然界寒冬的残留,亦可喻指人生过往经历(尤其是官场生涯)的余绪或沉淀。“初融”则昭示着变化与新生的开始。“意未休”三字,力道千钧,此一转折堪称全诗的诗眼和灵魂。它坦诚地表达了作者内心那份并未因退休、因环境(雾、孤)而消沉冷却的志趣、情怀或思考。这份“意”,可以是未了的心愿,可以是持续的关注(对社会、对事业),可以是未减的生活热情,也可以是对艺术、对美的执着追求。它打破了前句的孤寂氛围,展现出一种积极、坚韧的生命态度。冰雪消融但“意未休”,尾句是全诗灵魂。

从艺术特色与情感张力方面讲,整首诗语言简洁凝练,意象选择(雾、柳、舟、孤山、残雪)典型而富有韵味,共同构建了朦胧淡远又略带清冷的意境。结构上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由景入情、托物言志,层次清晰。情感的抒发含蓄蕴藉,从朦胧的景致中透出淡淡的孤独,又在孤独的底色上迸发出“意未休”的执着与热度,形成了内敛而深沉的情感张力。这种张力,恰恰是作者丰富人生阅历和复杂心境(退休带来的身份转换、旧地重游的感慨、对未来的思考)的自然流露。的艺术特色。

综观之,白彤霞女士的《雾中西湖•旧地重游》一诗绝非简单的风景描摹。诗人是一位经历丰富的知识女性、退休干部,在特定情境(雾中、孤山、残雪)下,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捕捉与对自身生命状态深刻省思的结晶。诗作以淡雅的笔墨,勾勒出朦胧空灵的西湖雾景,更在其中巧妙寄寓了卸任后的孤寂感、疏离感以及对生活、理想“意未休”的执着情怀。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细腻的情感世界和积极的生命姿态,是一首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的诗词佳作。

(本稿编辑:王溪田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本网站留言评论经过审核后才能显示,敬请广大网友予以谅解。谢谢!)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记协网
中国作家出版社
国务院新闻办
北京文化出版社
人民网
中国新闻出版网
国家广电总局
华时网
央视网
河东吟者-时雨
光明网
中国报道网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台湾网
香港新闻网
中国作家网
国际在线
香港政府一站通
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用户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昌11004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字第23224号 

 单位《当代时报》杂志社 《法治观察》编辑部 《良知》杂志编辑部   中国作家出版社    北京文化出版社    北京华夏时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当代新闻网(2010-2025)欢迎转载·欢迎加盟 ◎ ◎ ◎ 电子信箱:ddsbzzs@163.com     bjwhcbs@qq.com 

 我们的理念: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现实;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