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光龙/文
在加工制造业中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与发展,生产管理审计是加工制造业内部审计中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从事加工制造业内部审计的从业人员应当能够操作基本的生产管理审计。
生产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计划、生产成本、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劳动卫生安全、设备管理、物资存货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等。审计人员在进行生产管理审计前,应当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和询问相关人员,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生产管理制度、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等内容,对被审计的生产管理状况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制定审计计划和方案,确定生产管理审计重点与方法,正式开展审计工作。
生产计划审计的重点是审查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和执行状况。审计人员将上月或上季度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状况对比,查看上月或上季度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是否存在严重超出计划或严重未完成计划的情况,如果存在,应调查分析实际与计划严重不符的原因。审计人员应当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亲身参与一次生产计划的制定过程,在参与中注意观察被审计单位生产计划的的方法与流程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公司制度,注意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客观性,不要亲自参与制定生产计划,也不要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日常工作。
生产成本审计的重点是生产成本的发生、核算与控制。审计人员通过审查生产成本明细和实地调查,掌握生产成本的发生原因,进行生产成本的分类,确定生产成本发生的重点区域并进行关注。审计人员通过审查生产成本财务核算资料并与成本核算人员沟通,确定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结合会计准则,明确生产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确定生产成本核算方法是否合理。审计人员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与人沟通,确认生产成本控制方法是否合理,掌握单位生产成本的变动情况,确定降低企业单位生产成本的途径。
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审计的重点是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操作的改进与控制。此项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基础,如果审计人员没有技术基础,则需要生产技术人员提供外部支援。审计人员通过审查技术图纸、工艺操作规程等技术类文件,进行实地调查,并与技术人员、一线操作人员沟通,确定技术图纸是否符合客户工艺要求,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审查技术资料的保存保管情况,是否严格保守企业的技术机密。审计人员按照生产流程逐步审查企业目前的工艺流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应当结合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工艺流程进行审查。
劳动安全卫生审计的重点是生产人员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执行状况。审计人员通过审查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劳动用品发放记录、安全生产排查记录、消防安全演练记录、安全培训记录等资料,审查企业是否建立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否建立重大安全紧急事件预防处理机制。审计人员通过是实地调查、询问一线操作人员,是否按照规定正常使用劳保用品,是否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是否配置规定的消防安全等物品,掌握劳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执行状况。
设备管理审计的重点是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改造、报废处理。审计人员通过审查设备管理台账、维修保养记录等资料,掌握设备的归属部门、历史使用及维修保养情况。审计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并询问设备管理者和使用人,了解设备的使用现状,重点审查是否按照说明书和公司制度规定正常使用、维修、保养设备,重点关注设备的报废原因及是否按照公司制度处理。如果存在设备更新换代、生产线改造行为,应当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参与到设备的更新换代或生产线改造中来,全程跟踪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物资存货管理审计的重点是物资存货的采购、入库保管、出库、使用状况。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仓库保管帐、存货盘点等审查物资存货的保管状况;跟踪物资存货采购和出入库流程,审查是否按照公司制度办理物资的采购和出入库;审查存货的采购规模和采购渠道是否合理,是否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是否属于最佳经济批量存货。审计人员在审查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物资存货丢失、人为损坏、不合理存放、不正常使用、过期、临期、报废处理等现象。此外还要关注副产品和边角废料的处理情况。
质量管理审计的重点是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产品的质量。审计人员审查企业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否按照客户要求生产产品;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是否符合企业、客户的质量要求,是否建立并制定严格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质量检验验收制度;统计分析产品合格率和废品率,分析每一个生产环节容易产生废品的原因,提出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的建议。
现场管理审计的重点是生产现场的日常管理状况。审计人员按照6S现场管理标准和公司现场管理制度,现场实地调查企业现场管理状况,特别是生产现场的安全、卫生、清洁和设备、工具的使用与配置、员工的职业素养等。调查时应注意突击检查。
以上是加工制造业生产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在实际操作时,应当按照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点和生产特点灵活调整设计内容,灵活使用审计方法,确保审计质量。
(本稿编辑:李俊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