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业界论坛 新闻学院 本站公告 招贤纳士 会员查询 证件查询 访客留言 信 访 台  
  业界论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打击网络谣言
新闻出版总署:“无证记者”不一定是
当代微博将颠覆传统营销
什么是真记者?什么是假记者?什么是
为什么新闻界看上去比法律界团结?
网络新闻发言人 搭建沟通新桥梁
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
中国报业集团化运作模式研究
目睹十年新闻界之怪现状:部级记者与
  联系我们

 

 

   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社会;

 

   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联系信箱:ddsbzzs@163.com

 首页  大众论坛
毛建福:川妮笔下的泥人
发布时间:2025/7/20

川妮笔下的泥人

文/毛建福


铜官窑,又名长沙窑、石渚窑,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是唐代著名的民间瓷窑,也是世界釉下彩瓷的发源地。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在唐代达到鼎盛,产品远销海内外,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是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

铜官窑的发现始于1956年,经过多次考古调查和发掘,确认其为我国釉下多彩瓷器的发源地。唐代诗人李群玉有诗为证: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祝融坟是古代传说中火神祝融的墓地,其位置在湖南省衡山之阳,即南岳大庙后的赤帝峰。根据《水经注》的记载,祝融墓位于南岳衡山的南侧。此外,《路史》也提到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因此后世火官以此为名。烧窑的人要祭拜太上老君,不能亵渎火神。看川妮的长篇小说《焰红湘浦口》,开篇就让唐朝真实历史人物李群玉出场,还名之为诗歌引。看似为石渚窑考古,事实上哪一片土地不古?李群玉的诗里也说了,古岸嘛。

川妮要来个诗歌引,因为长沙窑的瓷器上有诗,如: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只虑前途远,开帆待好风。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埋。虽出于窑工之手,也不比老干体差。“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这首诗连用八个“春”字,虽在文人诗中显得别扭,但在民间诗歌中却显得自然流畅,展现了唐代民间诗歌的率真与亲切。有句:悠悠千载诗瓷事,犹听涛声说昔年。

川妮写道:写诗的人已化为尘土,诗人用文字搭建在纸上的建筑物,还跟搭建之初一样栩栩如生熠熠闪光。世间万物皆有尽头,只有文字流传千古,成为不朽之物。或许川妮的祖上跟制瓷人有关,不得不去长沙听洞庭湖的涛声,展现在她脑海里的又是一个又一个的泥人。于是,她的这部长篇小说里没有反面人物,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跟无数把泥土一样,只能合起来烧成一件瓷器。这个合还包撟土与火合,地势与风向之后,人情与烧窑特定习俗之合。我这人不太喜欢考证,历史上的确有填川之说,因为四川那里发生大灾难的事多,正好在地震带上。由此,我知道四川人的乐观里含着的悲悯。


我写这么多的文字,只回答我心中的疑团:为什么一开篇就是诗歌引?我跟川妮是军艺第五届的同班同学,那时候她走路带风,到如今她在空中抓一把都是文字。这本书接下来是石渚史,樊家班,铜官韵,看这篇名,后现代主义小说感特别强烈,直接读小说,后现代的影子没有了。川妮已经释然了,生活中的人本不过是泥人,泥人用泥土做瓷器,那就成了瓷人,成了瓷人又如何,还是难逃一劫。长沙窑说没有就没有了,可李群玉的那首诗一直都在。

有人说了:川妮证明,书写人性的光明面不等于简化现实,她笔下的角色都有血有肉。樊行首会为商业利益精打细算,裴牡丹曾为爱情不顾后果,庞嘉永在被退婚时也痛苦不堪。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他们的善良选择更具说服力,也打破了“高尚必须完美”的叙事窠臼。应该说,唐诗给了川妮不少,瓷诗也让她知道了无是无非。

川妮在最后一章里写道:邓未来不外出的日子,每天睡到十一点起床,洗脸刷牙,然后穿着拖板鞋到铜官镇街上的一家米粉店里吃米粉,喝茶水,高谈阔论。吃饱喝足后,回家埋头写作。我看到这一段,忍不住笑了,这哪里是铜官镇,分明是我们军艺第五届的同学,全都是夜猫子,晚上找灵感睡不着,早晨天上打炸雷都醒不了,只不过,埋头写作的事是真的,那时候第五届的同学都很努力。

(本稿编辑:向阳)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本网站留言评论经过审核后才能显示,敬请广大网友予以谅解。谢谢!)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记协网
中国作家出版社
国务院新闻办
北京文化出版社
人民网
中国新闻出版网
国家广电总局
华时网
央视网
河东吟者-时雨
光明网
中国报道网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台湾网
香港新闻网
中国作家网
国际在线
香港政府一站通
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用户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昌11004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字第23224号 

 单位《当代时报》杂志社 《法治观察》编辑部 《良知》杂志编辑部   中国作家出版社    北京文化出版社    北京华夏时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当代新闻网(2010-2025)欢迎转载·欢迎加盟 ◎ ◎ ◎ 电子信箱:ddsbzzs@163.com     bjwhcbs@qq.com 

 我们的理念: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现实;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