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BBC的旗舰节目《新闻之夜》播出了记者贾斯廷·罗拉特在北京采访后制作的一段节目。
标题很抢眼——《中国男人:买房是结婚的前提》,内容也很有意思,说的是中国男人找老婆之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他发现,在中国,大批民工住在防空洞或者其他地下设施改成的“公寓”中。小杨说,“没有房子,不会有好姑娘愿意嫁给我。”小杨在北京摆摊儿卖手机,每月的工钱只花1/10用来“租房”。他梦想攒足了钱买房子。因为,没有房子,“永远都不会有好姑娘愿意嫁给我”。
月收入超过1000美元的电脑软件工作人员龚本如和两个朋友合租一间散发着“汗水和臭袜子”味儿的违章建筑。小龚说,“中国姑娘很实惠,有房子才能成为够格的单身汉。”
罗拉特说,中国男人买房和娶妻之间的关系也是世界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中国人总收入的1/3都用于储蓄,远远高出美国人的5%。许多国家都敦促中国拉动内需,希望以此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但是,如果“不买房=不娶妻”,恐怕怎么鼓励小杨和小龚多花钱都没用。
“买房希望为零”
说了这么一段中国人的故事,不过是为了抛砖。英国年轻人其实同样面临着买不起房的窘境。
英国最大的抵押贷款机构之一哈利法克斯5月底公布的调查显示,大约2/3的“无房一族”年轻人对这辈子买房“不抱希望”。
哈利法克斯委托“国家社会研究中心”对8000名年龄在20岁-45岁之间的青年人所做的调查发现,77%的人希望未来能买房,但64%的人说,买房的可能性为零。报告说,首期过高、银行贷款条件限制严格,都是让很多年轻人无法入市的原因。
和小杨、小龚省吃俭用不一样的是,报告还发现,只有5%的英国年轻人在为“攒足首期做必要的牺牲”。哈利法克斯相信,下一代的英国人大多数将成为“租房一代”。
买房,是英国人的梦。有句俗话——家是英国人的城堡,也有人说,“有房民主”是英国的骄傲。大多数人有房,让英国相对来说更稳定、更和平。因为,有房族相对于国家,就像股东相对于公司一样,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更是给英国人买房的热情煽风点火,有房族的比例日渐高升。
回顾几次买房经历,我清楚地记得,在金融风暴刮到英国之前,拿100%的贷款买房是正常现象,甚至可以借120%的贷款,把律师费、印花税、装修费、置家费都打进去。
梦,总有要醒的时候。金融风暴以来,银行小心谨慎。不少按揭公司坚持要求买方支付25%的首期。
根据“抵押贷款理事会”(CML)的估计,2010年,贷款人需要支付的首期比例是23%,5年前,这个数字只是10%。理事会说,今年3月的最新数字显示,平均首期仍然维持在21%。
以英格兰和威尔士官方的房屋成交价平均值为基数,这就意味着,典型的首期付款额高达33809英镑。
没房拿什么养老
罗拉特采访的中国小伙子说,买不起房,后果是娶不到老婆。那么,英国下一代有房无房,有什么关系呢?
有评论人士说,“租房一代”的产生没什么大不了的,相反,这是对英国人“买房迷”心态的校正。英国人把太多的现金、感情投入一砖一瓦,把房价的上涨和经济的健康相互混淆。而在德国,不买房的人比例更高,许多人把存款投入股市,这也是德国经济强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的一位主管尼克·皮尔斯日前表示,支持贷款公司将放贷上限限制在房价的90%,并且不得超过家庭收入的3.5倍。他说,过去40年,英国历经四次房产泡沫,每次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必须汲取教训。
还有一种观点,相信也能在中国社会学家中引起共鸣。租房有助于保持劳动力的流动性,对减少失业率、提升生产力都有帮助。在别的城市找到了工作,解除租约总比卖房、买房要容易吧?
但是,哈利法克斯报告的起草人之一、“国家社会研究中心”的爱丽森·布莱克威尔说,下一代人买房梦的破灭,“可能带来重大的社会经济后果”。
她说,其一,有能力买房的人少了,会给房地产市场降温。人们担心,这不利于建筑业的复苏,从而会对整体经济带来影响。当然,房市静止,政府的税收也会减少。其二,这也会加大已存在的有房族和无房族之间的贫富差距。“租房一代”退休后可能就会发现,没有房子做靠山,养老金也会成问题。评论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这也会给国库增加负担。
那么,既然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存钱还有什么用?
现实是,每个人都得有地儿住。哈利法克斯的报告说,买不起房,已经让相当多的人痛苦、失落。
租房的人多了,租金也就越来越高。租金高了,年轻人需要付出更大一部分收入,这样,攒够首期的前景更渺茫;租金高了,还会推动有钱人买房出租。这样一来,市场上便宜的房子就会越来越少。越少价钱就越贵;越贵年轻人越买不起;买不起,只能继续租房;租房的人多了……
如此恶性循环,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呢?
(来源:国际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