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业界论坛 新闻学院 本站公告 招贤纳士 会员查询 证件查询 访客留言 信 访 台  
  业界论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打击网络谣言
新闻出版总署:“无证记者”不一定是
当代微博将颠覆传统营销
什么是真记者?什么是假记者?什么是
为什么新闻界看上去比法律界团结?
网络新闻发言人 搭建沟通新桥梁
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
中国报业集团化运作模式研究
目睹十年新闻界之怪现状:部级记者与
  联系我们

 

 

   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社会;

 

   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联系信箱:ddsbzzs@163.com

 首页  科技教育
那些热腾腾的"烂尾"话题
发布时间:2012/9/8

 

    这些天,热点话题一个接着一个,让人应接不暇。前些天大家还在关注"桥脆脆",然后延安车祸吸引了更多人的视线,而眼下,"表哥"的高档手表究竟有几块,则成为最IN的话题之一。

    很多热点不能回头看,一回头尽是"烂尾"话题。哈尔滨塌桥事故的责任作何认定尚未分明,如何让卧铺客车不再充当"马路杀手"亦未有说法。如果将时间拉得更长一些,诸如采购"毒胶囊"的众多知名企业是如何处理的、蒙牛篡改产品日期又接受了什么惩处等等,都成了"悬案",而因为新的热点不断涌现,这些曾经"热腾腾"的话题早已"凉"了下来,被时间冲刷得面目模糊。

    如果热点话题迅速由热变冷的现象确实存在,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每有热点事件出现,大家可以热闹甚至"狂欢"一阵,但热闹过后,收获却少得可怜。起初追问的目的和希望达至的目标并未实现,惟一值得盘点的,大概只有诸如"公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之类的价值,如此而已。

    一事未明,便迅速被"冷冻"甚至抛弃,或许部分折射着微博时代"喜新厌旧"的特点。海量信息扑面而来,新鲜热辣的事件不断涌现,人们无暇顾及既往,即便当时愤怒过、抗争过。但更能赢得认同的一种可能恐怕是:公众的注意力只是"被迫转移"。对一个热点事件保持持续关注又如何?

    很多事件追到一半,便无法再进行下去。运气好,或许会等来一句"正在调查处理之中",运气不好,任你民意滔天,都没有半句像样的回应。"正在调查之中",结果何时出来是一个猜不透的谜;没有半句像样的回应,责任人也不会受到半点像样的惩罚。如此,人们若再继续关注和追问下去,倒显得自己像在搞行为艺术。

    因此,对于热点迅速切换,似乎又可以有新的理解:人们明知关注和追问多半没有结果,但只是"求发泄"和"碰运气"。没有结果,能够借事抒怀发泄一番,也是好的,比如对采购"毒胶囊"的知名企业的质疑,比如对蒙牛丑闻不断的抨击,明知"利字当头,大树难撼",但说出来至少心里会畅快些。如果运气好,比如让"上访妈妈"唐慧早些走出劳教所,那便是"意外惊喜"了。而既然只是或者只能是"求发泄"和"碰运气",热点迅速变冰点,自然不会有太多人计较。

    也有执着换来"硕果"的例证。譬如网友"@厦门浪"连续49天的追问,终于盼来了广州市城管局500字的回应。但一来这样的例子少得可怜,二来近乎乞求换来施舍的追问,既不值得欢呼,也不值得复制。因此热点话题难逃迅速变冷的结局,似乎隐藏着某种必然。

    如果每次关注和追问都能轻松获取令人满意的结果,那么持续关注热点事件必然成为人们的习惯,反之亦然。也有让冷掉的热点重新回温的办法,比如在媒体和微博上不断给予提醒,但这些技巧性的做法,却未必能成为公众对抗遗忘、捍卫记忆的灵丹妙药。让人心不至于"冷"掉,有些话题才可能重新"热"起来。

(本稿编辑:卫建春)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本网站留言评论经过审核后才能显示,敬请广大网友予以谅解。谢谢!)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记协网
中国作家出版社
国务院新闻办
北京文化出版社
人民网
中国新闻出版网
国家广电总局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央视网
河东吟者-时雨
光明网
中国报道网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台湾网
香港新闻网
中国作家网
国际在线
香港政府一站通
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用户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昌11004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字第23224号 

 单位《当代时报》杂志社 《法治观察》编辑部 《良知》杂志编辑部   中国作家出版社    北京文化出版社    北京华夏时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当代新闻网(2010-2024)欢迎转载·欢迎加盟 ◎ ◎ ◎ 电子信箱:ddsbzzs@163.com     bjwhcbs@qq.com 

 我们的理念: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现实;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