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业界论坛 新闻学院 本站公告 招贤纳士 会员查询 证件查询 访客留言 信 访 台  
  业界论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打击网络谣言
新闻出版总署:“无证记者”不一定是
当代微博将颠覆传统营销
什么是真记者?什么是假记者?什么是
为什么新闻界看上去比法律界团结?
网络新闻发言人 搭建沟通新桥梁
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
中国报业集团化运作模式研究
目睹十年新闻界之怪现状:部级记者与
  联系我们

 

 

   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社会;

 

   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联系信箱:ddsbzzs@163.com

 首页  科技教育
让感恩走进学生心灵
发布时间:2012/11/17
 
让感恩走进学生心灵
 
——浅析中职生感恩教育
 
作者/程韵萍(广州市航天航空学校)
 
    感恩是指感谢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它要求人们要常怀一颗宽容与回报之心.记得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感恩被表述为仁、义、孝等,是每位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是社会文明发展和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重要因素。 今天的中职生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开放而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使本就思想不成熟的中职生深受影响。
 
一、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1、以己为中心,人情冷漠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转型,人口流动性日益频繁,人际交往日益打破血缘关系、地域关系的束缚,向“陌生化”演变。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会日益减少,变得逐渐疏远、冷漠。在这种大环境下,有部分中职生便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感恩;有些中职生对别人的帮助无动于衷,不懂得知恩图报,甚至还以自尊为借口。例如:我校有一部分学生受助于社会慈善机构,却很少有学生写过感谢信,也很少有学生感谢过那些爱心人士,甚至有学生认为接受赞助是应该的。
 
    2、孝心减退,理所当然地索取

    中职生正值青春发育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自我意识强烈,但同时存在着内心困惑、逆反和感恩意识淡薄问题。 中职生的道德判断力差,对一些社会不正之风缺乏辩证理解,把握不了主流,造成认识上的偏差。例如,中职生认为能知道自己偶像的出生年月、生肖、星座,认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有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遇见老师不打招呼,也是很正常的,理由是这些老师没有给他们上过课,或是因为这些老师曾经批评过他们;有的学生不懂如何去表达对父母、教师的感激之情。
 
    3、社会责任事不关已

    现在大多数中职生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在情感上被动地获取,形成了心中无他人,冷漠、自私、以己为中心而不知回报的性格特征, 在学习、生活中,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紧盯着孩子的成绩,一切围着“智能”转,却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样成长起来的中职生很少有感恩的情感体验,他们自我意识、权利意识强烈,但自立意识、责任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享乐思想严重,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他们极少反思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对自身生活缺乏反省,不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不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例如,我校有两名学生推着自行车站在校门口闲聊,校门偏窄,他俩已占据了路面的二分之一,这时,放学了,大量学生、教师通过此地,而这俩名学生依旧站在那儿不知道避让。
  
二、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
 
    1、独生子女.家长溺爱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我国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独生子女受几代人的关怀,尤其是祖父母更是溺爱他们,凡事包办,甚少批评。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已习以为常,把索要看作理所当然。进人中职学校后,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普遍缺乏爱心和责任感,既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知道感谢教师的谆谆教诲。
 
    另外,他们普遍不爱惜财物,尤其是公物,对己不克制,做事不尽力。例如,我校三令五申强调爱护公物,但教室门、走廊防护网、卫生间设备仍遭学生严重破坏。一次期中考试,计算机班就有七八个学生只取得十几分、二十几分,这显然不是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智商问题,因为有的学生在考试时仍能安然人睡。他们不能安心学习,不知道所缴纳的学费是家长用汗水换来的,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是理所应当。缺乏感恩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们缺少爱心,缺乏责任感。
 
    2、学校教育,重技轻德 

    一些中职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过多地把学校中心工作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上,强调提高就业率,而忽视德育。校园缺乏感恩的文化氛围,难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校只管教书而不管育人.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中职课堂的教育范畴,学校的道德教育未能有效内化为学生的品德素质, 很多学生出现了品行障碍或发展偏差。诸如知行脱节、表里不一、自我中心,人际冷漠、价值迷失等。学校是有责任的。
 
   3、社会环境,急功近利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及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开始具体化、表面化,道德主体的多样性和利益关系的直接性逐渐凸显出来,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各种致富信息被无限放大现象。人们内心产生的“不公平感”和致富机会与致富能力的“相对剥夺感”也被迅速激发和强化,当感恩文化被人们遗忘和忽略,社会生活中有恩不报的现象越来越多时,“谁帮人谁就是傻子”、“硬起心肠来做人”就会成为道德领域的非正义集体无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优胜劣汰的经济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和物质化, 一些人过分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自由”,将“张扬个性”扩大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 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也给知恩图报的人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例如,班级分配劳动任务,有的学生不愿听从班主任的安排,总认为这是学校应该请杂工来做的.学生是交了学费的,来学校是学技能的。
 
三、针对中职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缺失,我们采用如下对策,收到良好效果
 
    1、搭建教育平台,营造和谐校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对形成和发展中职生的感恩情怀会起到良好的作用。职校作为中职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更加温馨、充满友爱的伙伴关系。
 
    例如。当教师走进教室.学生们齐声高呼“老师好”时,教师礼貌地回应一声“同学们好”。在校园或其他场所,教师遇见学生,主动先向学生打招呼。所有教师每天至少要走访一间学生宿舍,这样亲近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节假日不回家的学生都会有老师带领他们开展各项活动,久而久之,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理解为亲情,让学生感动。使他们形成了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发展.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逐步成为谦和、礼貌、尊重父母和师长的人。
 
    2、教会知恩、识恩,增强感恩情怀

    如果一个人不能知恩、识恩,那就不可能感恩。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教师应先教会学生知恩、识恩。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一些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可引用日本教师的方法:教师让学生问明妈妈他(她)出生时的重量.到校后告诉教师。上课时.教师宣布做体验“十月怀胎娘辛苦”的游戏,接着.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袋子装上与每个学生出生时相等重量的沙子,让学生把沙袋挂在肚子上一节课的活动课。拆卸袋子后,教师让每位学生谈谈“十月怀胎娘辛苦”的感受。现场就有许多学生被感动得哭了。
 
    感恩教育是道德和情感的教育,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教育技能,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在教育的全过程都与学生交朋友,更多地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沟通与交流, 教师只有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才能打动、感化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
 
    3、矫正认识偏差.实践奉献爱心

    感恩教育中的一大障碍是社会或生活中出现的某些不公平现象, 当中职生看到这些现象时,可能会形成一种负面心态,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应心怀仁爱,像关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关爱社会.不仅要批评社会负面现象。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支持和宣传社会正面典型,应该多想想,能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什么。只有学会感恩,少些抱怨,多些宽容.才会快乐。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念, 社会实践是磨练人、锻炼人的有效手段。
 
    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感恩与施恩。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可能,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真切体会到人间的真情,对中职生良好素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实习实践活动中。我校利用节假期间,引导学生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服务家乡,或让他们做社会调查。或让他们访问一些感动社会的先进人物。这样,通过所做、所闻来激发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的深切情感。
 
(本稿编辑:王永祥)   
 
网友名称:香奈儿Chanel
我很欣赏这个网站。我一直在找这个!谢天谢地,我发现了它。你使我的生活更加美好。再次感谢您!I am very appreciative of this website. I've been looking for this! Thankfully, I found it. You make my life better. Once again, thank you!
网友名称:I Me
很真实··· 点中要害啊
网友名称:
好 、、、
网友名称:了无痕迹
感恩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我们要学会感恩,了解父母的艰难与辛苦。让感恩的心永远在我们心中。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本网站留言评论经过审核后才能显示,敬请广大网友予以谅解。谢谢!)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记协网
中国作家出版社
国务院新闻办
北京文化出版社
人民网
中国新闻出版网
国家广电总局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央视网
河东吟者-时雨
光明网
中国报道网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台湾网
香港新闻网
中国作家网
国际在线
香港政府一站通
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用户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昌11004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字第23224号 

 单位《当代时报》杂志社 《法治观察》编辑部 《良知》杂志编辑部   中国作家出版社    北京文化出版社    北京华夏时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当代新闻网(2010-2024)欢迎转载·欢迎加盟 ◎ ◎ ◎ 电子信箱:ddsbzzs@163.com     bjwhcbs@qq.com 

 我们的理念: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现实;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