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业界论坛 新闻学院 本站公告 招贤纳士 会员查询 证件查询 访客留言 信 访 台  
  业界论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打击网络谣言
新闻出版总署:“无证记者”不一定是
当代微博将颠覆传统营销
什么是真记者?什么是假记者?什么是
为什么新闻界看上去比法律界团结?
网络新闻发言人 搭建沟通新桥梁
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
中国报业集团化运作模式研究
目睹十年新闻界之怪现状:部级记者与
  联系我们

 

 

   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社会;

 

   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联系信箱:ddsbzzs@163.com

 首页  母 亲
何丽和她瘫痪十八年的婆婆
发布时间:2012/1/5

——记孝顺儿媳何丽的感人故事

    早就听说有一个得了格淋巴利神经性综合症的病人,瘫痪在床十几年,儿媳不离不弃,从结婚到现在一直恪守在婆婆的床前,一把屎,一把尿地常年伺候。或许是不熟悉的关系,虽然对这位儿媳深感同情和钦佩,但是并没有太在意,直到有一天,这一家人搬到了姐姐家的前院住,我们才逐渐熟悉起来,我才开始真正关注这一家人,了解他们平淡的生活,不平凡的故事!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话有一定道理,看看电视里的那些节目,看看周边人的生存状态,你就知道,疾病给人带来的灾难和苦恼有多么的重大,大凡有点私心的人,都会想方设法逃离这些看着揪心,想着伤心,失去能力,没有价值,只能拖累、牵连别人的病人。

    人在年轻健康的时候,往往不知道珍惜幸福美好的时光,也看不到人性丑恶的一面,一旦染上了疾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冰霜血雨便会接踵而来,这时他将真实地体验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亲情,友情,爱情的真与伪,实与虚,所有的一切都将在疾病把他压倒的时刻得到确切的答案。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多人的不幸命运都是他年轻时不小心埋下的,到了生命脆弱的时刻,病源便找上门来,但是,也有给自己埋下福根的,这就是一个人平时的耕种得到了回报。

    郑淑君,女,今年60岁,黑龙江省五常市,红旗满族乡,东利村人,现住在哈尔滨市动力区黎明乡,双榆树村。她是一位万分之一的格淋巴神经综合症患者,年纪虽然不是很大,但是瘫痪了十八年,从她那善意甜美的微笑中,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的不幸并不是很悲哀,她的心态很好,这有点与她的疾病不太相符,按理,一个瘫痪十八年的病人,给人的眼神应该是可怜,无助,对生活渺茫,困惑,甚至是绝望的,可是床上躺着的这位年轻的老太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似乎她没有病,只是躺在床上小憩一会儿。

    然而,我还是从她那肿的分不清是脚,还是腿,即或是两根棒槌一样的双腿上,看到了她是一个深陷疾病痛苦之中,被病痛折磨的人,她的脚和腿已经肿的变成了青紫色,肿的溜光锃亮,还有些起皮,看上去,挺吓人的,全身上下除了脑袋会动以外,周身僵硬,没有知觉。我无法想象一个头脑清醒,智力健康,有着一副姣好面容的孱弱女子,是怎样度过这艰苦的十八年的,按年龄推算,她得病时才四十多岁,正是生命的黄金季节,然而如歌般的岁月,她却是在床上度过的,这种沉闷和枯燥的生活,没有抹杀她的乐趣,是什么力量让她的脸上堆积着幸福的微笑,我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因为的她的笑容和她的身体有些不成正比,一个近似于植物人,浑身不能动的病人,居然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这实在有点令人费解。

    因为病人的腿看上去苦不堪言,我急忙调转思维,把目光停留在病人的脸上。病人的脸和她的病腿完全是两个季节,白皙的皮肤有一点点红润,脸上有些皱纹,但是给微笑覆盖了,当你看到这美丽的笑容时,你不会想到岁月的沧桑,疾病的险恶,她给你的印象完全是初春的景色,一派快乐祥和,满是憧憬和希望!

    郑淑君已经不知不觉混进了老年人的队伍,这是她意想不到的,得病的时候。她以为自己三年都活不上,没想到好几个三年过去了,她还健在。儿子二十八岁结的婚,现在孙子已经十八岁了,她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奶奶,只是这个奶奶微笑时,有点像小女孩,笑容中夹杂着羞涩和甜美,我想她在年轻时一定有着美好的生活憧憬,这种憧憬似乎一直存留在她的脑海和记忆之中,直到现在也不曾被岁月给磨灭!

    身患恶疾的病人如此幸福和快乐,让我感到很惊讶,但是当我接触到她的儿媳以后,我的困惑全部消失了,因为我在她儿媳的身上找到了答案!

    郑淑君的儿媳‘何丽’,有着一双大大的杏核眼,皮肤白嫩,身材匀称,看上去很年轻,只是衣着朴实的缺少应有的气质,何丽的头发没有做任何修饰,松松垮垮的马尾辫顺服地垂在脑后!

    认识何丽已经很久了,她几乎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她朴实的让你很容易忘记她,她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说话大大咧咧,穿衣随随便便,每次看见她,她都是匆匆忙忙的和我打上一句招呼,然后扭头就走,一边走,一边说:“不行,得赶紧回去,老太太一个人在家呢!”或者说:“不行,得赶紧回去,孩子在家里看着他奶奶呢!”那情形似乎丢了魂一样。我一直认为何丽有点神经质,干嘛非得那么匆匆忙忙的,像家中着了火似的,给人的感觉两个字“忙道”!不止我我这样评价她,别人也这样认为,有的人居然说她傻呵呵的,我想说这话的人,有点偏见。

    何丽就是这样整天忙忙叨叨,丢魂落魄般的穿行在人们的视线之中,我从来就没看见她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时候,你什么时候看到她,都是家常打扮,脸上既不涂脂,也不抹粉,更不用说画眉纹眼线,这是一个纯绿色版的乡村女子,那种朴实和大方让你想到了篱笆女人和狗里的慧芳,但是慧芳给人以忧郁的感觉,何丽则什么心事也没有,她看上去是那么的轻松和自然,似乎生活中没有一点让她忧虑的事!

    有这么一句话叫知足者常乐,我在何丽身上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何丽没事的时候,总会忙里偷闲地跑到姐姐家望一眼,话没说上两句半,人就走了,她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像个幽灵似的,开始我不习惯她的行为,认为她没有女人味,做事毛毛草草的,像个男人。是姐姐纠正了我对她的偏见,姐姐说她是因为放心不下家中的婆母,才养成这个习惯的。

    在何丽的身上你一点也看不出她是一个集善良,贤慧,温柔,可爱与一身的女性,她普通的让你对她都喜爱不出来,她没有漂亮的语言,也没有漂亮的服饰,更没有魅力女性那种迷人的眼神,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普通的让你找不到优点和缺点。

    直到有一天我去了她家,看到她所做的一切,听到她婆婆对她的褒奖,我才知道,这位女子原来是那么的不寻常,不简单,不一般,犹如一块埋在沙堆里的金子,美好的心灵被朴实的外表所掩盖!

    何丽家不足二十平方米,一家三代四口人蜗居在一起,无论是厨房,还是起居室都小的转不开身,如果两个人并排走,就得挨撞!家里一个陈旧的洗衣机和一个破彩电是他们全部的家当,是她和老公结婚时买的,厨房还有一个别人淘汰的旧冰箱,给何丽的老公捡回来修理修理用上了。

    这个家唯一珍贵的是老少几口人那长盛不衰每人都有一张永恒的笑脸,日子虽然过得紧紧巴巴,拮据窘困,但是你在他们家里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到愁绪,看不到哀伤,看不到阴霾,不像有些人那样,日子过得不如别人好,就一脸苦瓜相,到处哭穷诉苦,求人怜悯!

    何丽面部的表情似乎在暗示大家,她生活的很称心,很惬意,很幸福!当我第一眼看到那个瘫痪在床的婆婆时,我的心就揪紧了,我一直在想,这么大的一个人,整天要别人给她擦屎擦尿,那是一个什么概念,那将意味着什么?何丽今年刚刚二十六岁,却和一个瘫子,孩子打了八年交道,而且,看她婆婆的精气神,再活八年也不是问题!

    如今的女人都在追求生活的个性和质量,要一个年轻女子整天不上班,给一个瘫痪的老人喂饭,洗澡,按摩身子,有时婆婆排不出来尿,她还得用导尿管给导,开始何丽不会导尿,总得找大夫,每次大夫给婆婆导一次尿,一百多元就没了,婆婆常年需要服药,还得养孩子,何丽不能出去上班,靠老公一个人打工赚钱,工资拿回来,即使省吃俭用,也不够花,后来何丽偷偷的和大夫学会了导尿,婆婆再有排不出尿来的时候,她就亲自给排,有时大便干燥,她就给用手抠,为了让婆婆肠道畅通,家里再怎么困难,她都给婆婆买肉吃。让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媳妇,长年累月地伺候婆婆,给婆婆端屎倒尿,真的有点于心不忍,这种活,即使是老年人去做,也是难以长期坚持的,何况何丽是芳菲的年华呢!

    我曾经偷偷地问过何丽,整天在家伺候一个瘫痪的婆婆不厌烦吗?何丽回答的很干脆,她说:“厌烦有啥办法,她不是老的吗?谁都有老了和病了的时候”这句话,听上去不是很美,但是却道出了一个朴实真切的道理,养儿防老,赡养老人是人的天职,是人的本分。“你老公帮不帮你?”我问何丽。“我从来不用老公帮忙,信不着他!”一句信不着,涵盖了她整个的心灵世界!

    我总想从何丽那里听到一点令人感动的话,于是我问她:“看到街上那些打扮入时,穿着漂亮,自由自在生活的女人,你不羡慕吗?”何丽摇摇头说:“不羡慕,穿啥都一样,不露着就行!”这句话至少我已经三十年没有听到了,当时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如今给一个年轻人说出来,我有点震惊!

    从何丽婆婆那里我了解到,她的病当时虽然不能治愈,但是如果医治也可以自理,是贫困的家庭,剥夺了她的自由,家中五口人住在农村,仅靠几亩旱田度日,哪里有钱给她治病,家中的房子卖了,地租出去了,换来的几个小钱,如同杯水车薪,根本没有起到一点作用,郑淑君得病不到半年,就瘫痪在床,这一躺就是十八年。当初老伴为了给她治病,去找过省长,求过民政,结果都给赶了出来,人家说:“得病的多了,照顾不过来。”真不知道政府给民政拨的扶贫款,都浮到了哪里!

    郑淑君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她遭到了社会的遗弃,但是家庭给了她无尽的温暖。她遇到了一个好老公,养了一个好儿子,又摊上了一个好媳妇,命运虽然受到了打劫,心灵却有一片蓝天,首先是爱人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了他十年,娶了儿媳妇以后,儿媳无怨无悔地挑起了这份担子,一如既往地在传递爱心,播撒温暖。

    都说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当你把不幸看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时,幸福也就没有离开你。何丽就是这样一位把不幸当成一件平平常常的小事,她每天周而复始地为婆婆喂水喂饭,端屎端尿,从来就没有过抱怨,腻烦过,在她看来,这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都是她应该做的,她把家里管好了,丈夫就能在外面安心工作,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她觉得过日子就是吃苦受累,赡养老人,哺育孩子。当我问她在未来生活的生活当中,你最大愿望是什么,她的回答不是买车买房,而是说把老人带好,把孩子养大,然后挣钱给儿子娶媳妇,多么朴实的想法啊,她的回答,使我想起了传统的美德。何丽没有上过几天学,她的回答很符合她的人生观。

    何丽的家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少笑声,不缺少温暖,老公孩子,包括瘫痪的婆婆,一年四季,几乎感冒都没有得过,这与她精心细致的照顾,不无关系。老公在工厂打工,一年四季几乎不见太阳,早晨早早的离家,晚上十多点钟才回来,有时加班加到十二点多。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日子过得不见天日,捉襟见肘,日子却过得快乐祥和,没有好的心态,没有一颗善良的心,没有家庭的责任感,是没有这种景象的!

    何丽的婆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但是只靠儿子一人承担义务,女儿一年到头不来一次,来了也不给老人一分钱,但是何丽从来不挑剔小姑,看到我不解的眼神,何丽读懂了我对她小姑的成见,居然为她小姑开脱说:“小姑子有病。”我问什么病,她说小脑萎缩,记性不好。我心想,这也算病,这年头谁不小脑萎缩啊?虽的记性不好啊?脑供血不足就会小脑萎缩,社会发展这么快,大家整天忙着赚钱奔小康,忙着攀比,脑袋供血足了才怪呢!

    何丽就是这样,应该承担一份义务的小姑从来没有作为,她也没有怨言,仍然像照顾自己的亲妈一样照顾着没有一点血缘的婆婆。我问她为何这样做的时候,她说为了老公在外面安心工作。

    写到这里,我真的有点哑口无言了,何丽傻吗?何丽痴吗?我想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一点都不傻都不痴,家和万事兴,没有和睦的家庭,快乐和幸福哪里去找,孩子的身心健康何处去创造,正因如此,才从来没有听到何丽家有吵闹声,有嗟叹声,就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难怪连病人的脸上长期地挂着幸福的微笑,这就是心态的效果,这就是善良与美德的共同结晶。其实不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战胜不幸的勇气,当你把不幸踩在脚底的时候,不幸也就不再是不幸!

    结束对何丽的采访时,我还了解了另外的一个故事,何丽当初嫁给她老公时,并不知道老公有一个瘫痪的妈妈,他们是经过媒人介绍的,老公当时已是大龄青年,处了不少女友,都因为家中有个病妈,分手了,到了何丽这里,媒人撒了一个谎,说是男方没有母亲,何丽看到老公一脸诚实厚道的样子,没有多想,就答应了这门亲事。两个人相处不久,就结婚了。婚后,纸里包不住火,结婚不长时间,有一个瘫痪婆婆的事就给何丽知道了。我问何丽你知道你有这么一个累赘的婆婆,当时是怎么想的,何丽说:“没怎么想,养着呗!”

    在何丽那里,你根本听不到一句漂亮的语言,她身上所有的美,都是用行动书写的,她不会给自己贴金,她只会用她的善良和朴实去描画她真实厚重的人生!

    末了,当何丽出去给孩子买零食的空当,我问何丽的婆婆郑淑君女士,你对这个儿媳有什么评价的时候,老人家未等说话,眼泪先流了出来,她哽咽了半天,才说出了一句话:“如今这样的媳妇没有了!”我沉默了半天,补充了一句:“不是没有,是太少了!”

    我没有再往下了解这个家庭的故事,因为他们就像一潭清澈明亮的湖水,不用追问太多,你可以一眼看到湖底,每个人的语言和表情都没有一丝矫饰,没有刻意雕琢,他们是那么的朴实自然,纯真可爱,自强不息!

    在这个朴实的家庭,我看到了人性最珍贵的品质和道义,也体味到了家的意义和亲情的价值,闪光的不都是金子,还有人的心灵和美德!

    仅以此文,献给勤劳朴实,善待老人的何丽!!!祝福她的人生如同她的心灵一样,美好无限!             

                                       (作者/冰灵[本刊记者]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本网站留言评论经过审核后才能显示,敬请广大网友予以谅解。谢谢!)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记协网
中国作家出版社
国务院新闻办
北京文化出版社
人民网
中国新闻出版网
国家广电总局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央视网
河东吟者-时雨
光明网
中国报道网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台湾网
香港新闻网
中国作家网
国际在线
香港政府一站通
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用户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昌11004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字第23224号 

 单位《当代时报》杂志社 《法治观察》编辑部 《良知》杂志编辑部   中国作家出版社    北京文化出版社    北京华夏时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当代新闻网(2010-2024)欢迎转载·欢迎加盟 ◎ ◎ ◎ 电子信箱:ddsbzzs@163.com     bjwhcbs@qq.com 

 我们的理念: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现实;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