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业界论坛 新闻学院 本站公告 招贤纳士 会员查询 证件查询 访客留言 信 访 台  
  业界论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打击网络谣言
新闻出版总署:“无证记者”不一定是
当代微博将颠覆传统营销
什么是真记者?什么是假记者?什么是
为什么新闻界看上去比法律界团结?
网络新闻发言人 搭建沟通新桥梁
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
中国报业集团化运作模式研究
目睹十年新闻界之怪现状:部级记者与
  联系我们

 

 

   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社会;

 

   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联系信箱:ddsbzzs@163.com

 首页  今日关注
三峡工程投入会成为无底洞吗?
发布时间:2012/4/24

文/贺军 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

三峡工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超级工程之一。它不仅投资巨大,而且遗留的问题众多。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三峡工程在中国引发的争议也前所未有,以至于它在2009年全部完工的庆典上,居然没有一位国家领导人到场祝福。这在中国是极为罕见的。与同样是超级工程的载人航天相比,二者的政治地位简直是天壤之别!

关于三峡工程的投资额就有不同说法。中国三峡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曾介绍,1992年国家批准的三峡工程建设的静态投资概算为900.9亿元,其中枢纽工程概算约500.9亿元、库区移民工程概算约400亿元,同时核定的动态投资概算为2039亿元。静态投资与动态投资概算的差别主要在于,动态投资概算考虑了在三峡工程17年的施工期内,资金消耗中有物价指数的变化和银行利息消耗等。他说,与动态投资概算相比,三峡工程建设实际上节省投资约200亿元。

不过,这个说法立刻引发很大的争议,因为这种算法并未包括很多其他的投入,比如三峡工程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次生地质灾害等问题引发的费用,还有庞大的移民费用。

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便占到了45%。当三峡蓄水完成后,将淹没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会产生113万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绝无仅有。要强调的是,还并不是三峡工程全部的移民,如果库尾水位超出预计,还会再增加新的移民数量。

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巡视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柳源日前表示,2009年以来,三峡工程已进行了3次175米试验性蓄水。

据国内外的经验,新建水库蓄水后至高水位初期3到5年内将集中产生大量的新生滑坡和塌岸,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非常严峻。他还透露,未来还要对一些需要进行搬迁避让的人员实行搬迁,大约涉及10万人左右。这意味着,三峡工程还要再迁移10万人,总的动迁人口将达到123万人!

与移民相关的遗留问题将会持续很久,并且不易解决。重庆市移民局在2009年提交的一份报告显示,三峡重庆库区目前面临多种问题:移民搬迁安置遗留问题较多;移民安稳致富压力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产业空虚问题仍然突出;库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等。这些问题基本上都与移民相关。

早在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曾透露,经初步测算,仅重庆要解决移民搬迁安置、安稳致富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等诸多问题,还需要大约1600多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很显然,这一笔钱是不包括在三峡工程的投资预算之中的。如果未来再搬迁10万人,不仅直接所需的经费是天文数字(现在的搬迁成本比过去要高很多),而且多种遗留问题仍将存在。

从现在的情况看,不仅仅是三峡库区的地灾防治、移民安置等需要大量经费,而且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正在趋于扩大,非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等也将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我们早在2009年的研究简报中就曾预警,从后续影响来看,三峡工程所需要的资金可能是一个无底洞。从最新的问题来看,这一预警被不幸言中。

三峡工程对中国政府决策层带来的教训是,在基础建设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政府务必对超级工程建设项目保持极为慎重!尤其是对那些可能导致大量移民、引发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破坏的超级项目,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会制造出“无底洞”式的问题。

(本稿编辑:秦明轩)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本网站留言评论经过审核后才能显示,敬请广大网友予以谅解。谢谢!)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记协网
中国作家出版社
国务院新闻办
北京文化出版社
人民网
中国新闻出版网
国家广电总局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央视网
河东吟者-时雨
光明网
中国报道网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台湾网
香港新闻网
中国作家网
国际在线
香港政府一站通
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用户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昌11004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字第23224号 

 单位《当代时报》杂志社 《法治观察》编辑部 《良知》杂志编辑部   中国作家出版社    北京文化出版社    北京华夏时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当代新闻网(2010-2024)欢迎转载·欢迎加盟 ◎ ◎ ◎ 电子信箱:ddsbzzs@163.com     bjwhcbs@qq.com 

 我们的理念: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现实;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