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业界论坛 新闻学院 本站公告 招贤纳士 会员查询 证件查询 访客留言 信 访 台  
  业界论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打击网络谣言
新闻出版总署:“无证记者”不一定是
当代微博将颠覆传统营销
什么是真记者?什么是假记者?什么是
为什么新闻界看上去比法律界团结?
网络新闻发言人 搭建沟通新桥梁
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
中国报业集团化运作模式研究
目睹十年新闻界之怪现状:部级记者与
  联系我们

 

 

   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社会;

 

   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联系信箱:ddsbzzs@163.com

 首页  情 缘
柯云路:“完美”婚姻里的十种“交换”
发布时间:2012/5/6

/柯云路

 

阿诺德·施瓦辛格在好莱坞是个传奇人物,没有受过专门的表演训练,却跻身好莱坞主流影星之列;2003年起任美国加州州长,不久前卸任,任期长达7年。玛丽娅·施莱弗,施瓦辛格背后的坚定女人;她的母亲是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妹妹,玛丽娅从小在肯尼迪家族的豪华私邸里长大;尽管她本人有民主党背景,与丈夫存在政治分歧,但人们普遍认为,她能在施瓦辛格背后发挥重要作用。北京时间510,施瓦辛格与妻子分居518,施瓦辛格首度承认他在10多年前与女雇员发生婚外情并生下一个孩子,这是导致他夫人分居的主要原因。

 

          
  婚姻是男女双方的一种交换。

它和人类社会的其他交换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当然,具体来讲又有它的特殊性。

  

一,婚姻在男女之间要交换“性”。

这是天经地义的,不要耻于承认这一点。


二,婚姻交换爱。

这里当然包括性爱,但又是比性爱宽泛得多的感情。

在给予爱的同时也获得对方的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交换。

如果更深刻地补充一句,有时候得到爱是一种收获,是一种情感需要;有时候给予爱也是一种收获,是一种情感需要。有一定人生经验的人都能体会到这一点。譬如,在父母照顾子女时,子女是受益者,父母也得到快乐。夫妻之间也一样。

因此,爱的交换在婚姻中具有双重含义。


三,婚姻还是一种互助。

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互助行为。婚姻是一种长期稳定的互助模式。

这有时与爱相联系,有时又不尽然。


四,婚姻中的互助常常体现为金钱与物质。

两人在一起生活,同住一套房子,共同衣食消费,优于普通朋友在一起拼房拼车拼饭,这种贯穿金钱的结合,降低了双方独自生活的成本。


五,婚姻还互相提供最重要的人生保险。

你失业了,我还在工作。我生病时,你很健康。到了老年,彼此的照顾更为重要。

相互照顾,共担风险,这也是很多人需要家庭的一个非常实际的原因。


六,婚姻是生育子女不可或缺的条件。

男无女不能生育,女无男同样。而生育子女对于大多数人所具有的人生含义自不用说。男女之间无论是交换性,交换爱,还是彼此相助交换金钱与物质,交换保险,在生育子女中都有综合体现。


七,正因为上述这些交换,夫妻还彼此提供安全感。

你给予我安全感。我也给予你安全感。这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交换。


八,婚姻更深层的交换,涉及到无所不及的心理支持。

有些婚姻可能已经超越物质的互助或者人生互为保险的交换层次,夫妻间提供了他人所无法提供的深入理解与心理安慰。

这是好的婚姻才会出现的“高品味交换”。


九,婚姻交换尊重。

自尊感的获得有相当一部分在家庭中实现。夫妻间的相互欣赏与尊重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美好的婚姻成全完整的自尊感。


十,婚姻中男女分工与能力的互补。

一个人单独生活,必须在社会中做全活儿:挣钱,应对人际关系,照顾自己,安排生活的方方面面。组成家庭后,男女优长不同,彼此有所分工。传统模式是男的本事大在外挣钱,女的贤惠主持家务。这种互补有时可能比单干更能发挥优势。

当然,男女互补和在家庭中的分工不同,有各种类型。

不同类型中,彼此的交换就有了特定内容。

 

婚姻中存在着这十种交换。

  

十种交换都存在的婚姻,是十全十美的婚姻。

十种交换大多数存在的婚姻,是美好的婚姻。

 

有半数存在的婚姻,是正常的婚姻。

只有少量交换的婚姻,是破裂的婚姻。

 

任何交换都已不存在的婚姻,是死亡的婚姻。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爱情是理想,婚姻是现实。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本网站留言评论经过审核后才能显示,敬请广大网友予以谅解。谢谢!)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记协网
中国作家出版社
国务院新闻办
北京文化出版社
人民网
中国新闻出版网
国家广电总局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央视网
河东吟者-时雨
光明网
中国报道网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台湾网
香港新闻网
中国作家网
国际在线
香港政府一站通
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用户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昌11004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字第23224号 

 单位《当代时报》杂志社 《法治观察》编辑部 《良知》杂志编辑部   中国作家出版社    北京文化出版社    北京华夏时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当代新闻网(2010-2024)欢迎转载·欢迎加盟 ◎ ◎ ◎ 电子信箱:ddsbzzs@163.com     bjwhcbs@qq.com 

 我们的理念: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现实;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