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业界论坛 新闻学院 本站公告 招贤纳士 会员查询 证件查询 访客留言 信 访 台  
  业界论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打击网络谣言
新闻出版总署:“无证记者”不一定是
当代微博将颠覆传统营销
什么是真记者?什么是假记者?什么是
为什么新闻界看上去比法律界团结?
网络新闻发言人 搭建沟通新桥梁
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
中国报业集团化运作模式研究
目睹十年新闻界之怪现状:部级记者与
  联系我们

 

 

   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社会;

 

   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联系信箱:ddsbzzs@163.com

 首页  经济广角
中国经济赶超美国可能还要40年
发布时间:2012/5/29

 

□刘海影

    中国经济规模何时超越美国一直是业界热门话题。最乐观者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在2010年超越美国,即使是悲观者,也认为不会超过2020年。

    实际上,按照市场汇率算法,中国2011年的GDP达到7.497万亿美元,不到美国的经济规模15.924万亿美元的一半。但如果按IMF引用的“购买力平价”标准来计算,中国调整后的GDP规模为11.316万亿美元,相较美国的15.924亿美元差距并不大。由此可见,中国经济何时超越美国,不仅取决于中美两国未来经济增速预测,更重要的是选取的汇率标准,要看使用市场汇率法还是购买力平价法。

    学术界对购买力平价的争议从未停息。基于此,国际上对人民币币值过分低估的呼声在过去10年间此起彼伏。2011年中国贸易顺差占GDP比例降低到2.8%,关于人民币低估程度的讨论有了新标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人民币在目前水平上已经接近均衡值,这符合我们的量化模型的结论。

    按照我们的量化模型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与真实汇率的差距大幅收窄,低估幅度从汇改之前约20%-40%迅速收窄到零附近;未来三年间人民币升值幅度可能不超过6%。

    如此,按照1美元兑换6人民币汇率计算,2011年中国经济规模约8.727万亿美元,而美国经济规模为15.924万亿美元。假设未来汇率变动完全反映两国未来通货膨胀的影响,则中美两国经济差距之变化完全取决于两国实际经济增速。进一步假设未来美国经济增速维持其过去40年间的平均增速2.9%,中国何时超越美国取决于中国的实际增长速度。

    过去32年间,按照《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支出法计算的GDP数据,中国人均GDP平均增速约8.3%。Maddison, Rowski等经济学家估计,这一数据可能高估了1个百分点以上。

    反观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口红利起了关键作用。根据经济学家蔡昉的研究,GDP增速的27%可以归因于人口红利。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王丰研究得出的结论稍低,约为15%。随着2013年人口红利窗口关闭,中国人口动力带给经济增长的影响将从正面转为负面。由此,按照较保守的估计,人口方面的变化有可能导致中国经济长期增速降低1.5个百分点。

    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中国出口增速很可能将会下滑。过去20年间,中国出口增速高达18%,目前已经高居世界第一,贡献了超过3个百分点的GDP增速。目前出口占GDP比例高达25%,远高于美国8%、日本15%等大国指标,未来继续大幅增长的空间不大。

    按照我们的预计,未来中国出口增速可能只能维持10%左右的增速。出口不还意味着以出口增长为起点的产业升级换代及因其驱动的重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一旦出口增速降低,中国的重工业化与城市化速度均将下滑。据此测算,出口增速下滑对GDP增速的影响可能达1.5个百分点。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中国负债率的提高。按照有些宏观分析师的研究,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政府负债高达29.6万亿元,占GDP比例已经高达73.9%,其中地方政府负债年均增速高达30%。债务快速增加虚增了经济增速,降低了金融体系应对危机的能力。从国际经验来看,未来中国债务累积速度的降低以及对债务问题的处理,可能导致经济增速降低至少1个百分点。

    其他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还包括生产率增速降低、房地产投资需求降低、潜在的金融与政治风险等。综合以上考虑,我们的量化模型预计未来中国长期增速有可能降低到4%-5%水平。按照4.5%的增速水平计算,中国需要花费40年才能追上美国经济规模。考虑到20年后中国经济增速还有可能再降低,40年看来并非悲观估计,实际花费的时间甚至会更长。

(本稿编辑:时雨)

 

请您发表评论,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本网站留言评论经过审核后才能显示,敬请广大网友予以谅解。谢谢!)
网友名称: *
评论内容: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记协网
中国作家出版社
国务院新闻办
北京文化出版社
人民网
中国新闻出版网
国家广电总局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央视网
河东吟者-时雨
光明网
中国报道网
中国经济网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台湾网
香港新闻网
中国作家网
国际在线
香港政府一站通
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用户登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昌11004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字第23224号 

 单位《当代时报》杂志社 《法治观察》编辑部 《良知》杂志编辑部   中国作家出版社    北京文化出版社    北京华夏时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当代新闻网(2010-2024)欢迎转载·欢迎加盟 ◎ ◎ ◎ 电子信箱:ddsbzzs@163.com     bjwhcbs@qq.com 

 我们的理念:弘扬先进文化,关注当代现实;彰显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分享到: